标题: [转帖]密支那大捷 (缅甸之战)
城南僧





UID 197
精华 0
积分 5
帖子 4767
阅读权限
注册 2003-5-3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4-9-15 16: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转帖]密支那大捷 (缅甸之战)

密支那大捷
--亚洲大陆的诺曼底登陆

刘桢 撰文
(编者按:六十年前的今天,中国美国军队联手取得密支那大捷;成为日本战败的其中一个关键。所以,有历史学者视密支那大捷为“亚洲大陆的诺曼底登陆”。亚洲时报在线获中国《品周报》独家授权转载全文,把作者重新走了一次密支那大捷的路线的见闻介绍给读者。由於篇幅所限,内文略加删节。)
1942年,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期,东南国土沦陷殆尽,西南抗日大後方的对外交通全赖战时抢修而成的滇缅公路。但日军在印度支那与马来半岛得手之後,兵锋直指缅甸,进窥英、美的禁脔印度,“陪都”重庆也即将成为“孤岛”,中国战区(包括越南、台湾地区等)的盟军各方同时意识到联合军事行动的必要性。
於是,中国政府集中10万精锐部队,组成抗日远征军,跨出国门,联手英军,在萨尔温江(SalweenRiver)与伊洛瓦底江(IrrawaddyoRiver)之间与日军对攻。由於上层指挥失误,中、英军队全线溃败,缅甸失守。中国远征军一部分退到印度,另一部分则穿越人迹罕至的缅北丛林与野人山,数万将士魂归天国,骨留他乡。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在突围中负伤,在缅北茅邦村不治身亡;第5军军长杜聿明命悬一线,回国时仍在担架上昏迷不醒。由於中国军队拼死抵抗,并主动炸毁怒江上最重要的惠通桥,终於将战线稳定在怒江、高黎贡山一线,但滇西重镇腾冲、畹町、龙陵等尽陷敌手。
发动第二次缅甸战役
1943年初,陈纳德将军领导的美国志愿援华飞行队(即着名的“飞虎队”)改组成美国空军第十四航空队,纳入盟军战斗序列,开辟飞越喜玛拉雅山和横断山脉的“驼峰航线”,在中国和印度之间架起空中桥梁。“飞虎队”的勇敢行动,虽可聊补战时中国的无米之炊,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战略物资匮乏的问题。因此,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JosephoWarrenStilwell)将军提出尽快修建一条中印公路,连接中国昆明与印度的加尔各答(Calcutta)。
但中印公路不能在日军占领下修建。於是,退至印度的中国军队被扩充、改编为新1军,由在昆仑关战役中声名大震的郑洞国出任军长,下辖孙立人的新38师和廖耀湘的新22师。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度军队联手美、英军队,以胡康河谷为首战目标,发动第二次缅甸战役,为抗日大後方的生命线杀开一条血路。而一年多前死难战友的遗骨,则成了通向密支那大捷的醒目路标!
1943年底,孙立人的新38师攻克缅北於邦。当参谋人员请示如何处置日军俘虏时,孙立人说:“这些狗杂种!你去审一下,凡是侵略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今後都这样办。”1944年3月,中、美军队联手攻克瓦鲁班,将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日军赶出胡康河谷。据缴获的日军报告称,“在九州编成、转战中国、素有把握的第18师团,与中国军队战斗最自信。岂料胡康河谷的中国军队,无论是编制、装备,还是战术、技术,都完全改变了面貌。我军损失惨重……全军不禁为之愕然。”
1944年3月到6月,中国军队连克缅北的加迈和孟拱,田中新一师团长率日军第18师团的1500多名残兵仓皇南逃。在孟拱附近的一个山谷里,竟有2000余名装备齐全的日军被中国军队集体困死!
密支那大战打响
但在此时,驻密支那的日军还骄傲地在街头闲聊瞎逛。5月16日,美国空军大规模突袭密支那。次日上午,中美联合突击队夺下密支那机场,并随後将中国驻印度军队空运到前线。5月18日上午10时,史迪威将军全副武装飞抵密支那,亲自督战。密支那战役由大规模空袭、空运,转入逐步展开的地面争夺。
缅北的雨季影响飞机的降落,运载中国军队的美国滑翔机常被日军击中,从机舱流出的鲜血染红了机场的树叶和草丛。中国军队只能一寸一寸地向前推进。第150团曾一度攻占密支那火车站,却在日军的反攻中失守。
沿着泥泞的道路,中国军队一天的强攻,还不足以将战线前推200米。有时白天夺下的阵地,又被日军晚上从坑道发动的突袭夺回。雨水和洪水使密支那的低地变成沼泽,沼泽变成汪洋。战士大量减员,战斗呈胶着状态。史迪威将军也无可奈何。
战略性重大胜利
7月7日,在抗日战争爆发7周年的纪念日,身处密支那前线的郑洞国、孙立人等将领向中国军队下达总攻令。借着美军轰炸机和新式火箭炮的掩护,中国军队再度夺下密支那火车站,并与美军一起,形成对市区的三面包围之势。日军阵地遭到毁灭性破坏,战壕里积满了雨水,日本兵浸泡在齐腰深的水中,拼死抵抗。
7月18日,中、美军队转入密支那街区巷战,逐巷、逐屋搜索前进,并於8月1日攻下密支那市区的7条主要街道,日军被压缩到城北的最後阵地。当天下午,第50师师长潘裕昆少将招募“决战敢死队”,官兵纷纷报名,连司令部的传令兵、军械兵、伙夫都要求获得以死报国的机会。8月1日深夜,由104人组成的中国“敢死队”,在当地华侨的带领下,冒雨绕到日军背後。次日淩晨,“敢死队”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日军腹背受敌,意志终於崩溃,除死伤於阵地的日军外,其他残兵惶恐地逃出战壕,投入滚滚的伊洛瓦底江。日军在密支那的最高指挥官水上源藏,来到江边的一棵大树下,拔枪自杀,以“武士道精神”回报天皇。
8月4日,中美联军最後清剿市区的零散日军,打扫战场。8月5日,缅北重镇密支那被中美军队牢牢掌握。经过80天的艰苦激战,中国驻印度军队以上万名官兵的宝贵生命,换来了整个亚洲战场具有战略转折性意义的胜利。用戴安澜将军牺牲前的话讲,“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
密支那大捷,决定了中印公路可以加速修建;滇缅公路重新打通在即;危险的“驼峰航线”从此载入史册,空军可以从东南部更安全、更便捷的航线飞往昆明和重庆;中国西南战略形势根本改观,抗日大後方真正有了稳定感;而日军对缅甸的占领已屈指可数,其在亚洲大陆的全面进攻,也从此演变成节节防御,最後彻底崩溃。
密支那大捷之前,英、法军队面对日军的咄咄攻势,接连失地丧师,法军弃守越南,英军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以及缅甸噩耗频传。1944年,日军以3个师团的兵力包围了英帕尔,英军在亚洲的主力第14军团面临灭顶之灾。如果没有密支那大捷,英军失败之後,印度将成为日本的囊中之物。而日本更可以抽调精锐陆军增援塞班岛、莱特岛、吕宋岛、硫磺岛等太平洋上的一系列重要岛屿,使美军面临海空胜利、陆地失败的险境,麦克阿瑟的“跳岛战术”将大打折扣。
同样,日军发动的粤汉铁路和湘桂铁路大会战,切断了中国的南北交通线,越南和缅甸的沦陷,又使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彻底丧失。如果没有密支那大捷,就没有史迪威公路的修通,重庆作为抗日“孤岛”,很可能只有坐困愁城。
密支那大捷,不仅使盟军收复了缅北和滇西的大片土地,还从根本上同时解决了中、美、英三大盟国在亚洲大陆的战略困境。日军经此大败,再也无力进攻印度、调兵太平洋岛屿和扩大在中国的占领区,甚至连巩固以前的战争成果,都显得力不从心。东京在亚洲大陆的战略思维方向,已不再是什麽“全面进攻”,而是转变为适当收缩和稳固防守。



密支那大捷姊妹篇:滇西大反攻


从1944年4月开始,日军发动粤汉、湘桂铁路大会战,连克长沙、南宁、柳州等中南部重要城市,打通了中国大陆的南北交通线。与此同时,为了配合中国驻印度军队在缅甸北部以密支那战役为核心的反攻战,打通国际交通线,巩固抗日大後方,中国政府集中20万精兵,重组远征军,由卫立煌接替陈诚,担任远征军司令长官,於1944年5月11日,从六库栗柴坝到施甸打黑渡近200公里的多个渡口,挥兵强渡怒江,仰攻高黎贡山,向滇西的腾冲、龙陵、芒市、畹町等重镇发起战略反攻。
腾冲之战
出征前,蒋介石於4月25日致电远征军,强调“此次渡江出击之胜负,不仅关乎我国军之荣辱,且为我国抗战全局成败之所系。”英国首相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为滇西反攻专门电贺中国政府,表示“储候其进展之佳音”。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Henry Stimson)对国际媒体称,“滇西远征军怒江出击,是东南亚过去一周内盟军作战的重要新闻。”
滇西反攻最惨烈的战斗发生在腾冲、松山和龙陵三地。
腾冲原名腾越,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名城,城墙坚固,战壕密布,碉堡30余座,军事战略地位相当重要,为日军必守之地。
8月2日,远征军炸开西南城墙,部分突击队员冲入市内。8月14日,美军飞机轰炸东门日军指挥部,日军148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被当场炸死。17日,远征军从多处缺口冲入市内开展巷战。9月9日,远征军夺取城区主要街道,日军被包围在城东北的狭窄地域。
蒋介石再次向远征军发出电令:“腾冲必须在‘九?一八’国耻纪念日之前夺回。”日军代理指挥官也预感末日来临,於12日晚向军、师长官致电诀别,烧毁军旗、密电码,破坏无线电设备,准备背水一战。
13日,远征军发动腾冲决战。次日,城内残敌被肃清,腾冲完全光复。但经一战再战,腾冲古建筑悉数被毁,历史名城变成一片瓦砾,真正注释了“焦土抗战”的含义。
松山龙陵之战锁胜局
“松山之战”几乎与“腾冲战役”同时展开。由於远征军伤亡严重,以至於第8军组织“攻尖团”时,必须由师长暂任团长,团长暂任营长,以此类推。9月7日,为期3个月的“松山之战”结束,日本东京广播电台称,“松山守军全员玉碎”。远征军此战伤亡6763人,先後投入3个师的巨大兵力。
腾冲、松山之捷,虽然为龙陵之战铺平了道路,但龙陵之战还是出现了三次大的反复。6月10日和8月19日,远征军曾两次攻克龙陵,由於日军疯狂反抗,交替使用爆炸性、燃烧性和糜烂性武器,龙陵得而复失。10月29日,远征军在美国空军和炮兵的协同配合下,合围日军。11月3日,龙陵彻底光复。
1945年1月28日,从密支那南下的中国驻印度军与从怒江反攻而来的中国远征军,以及美、英盟军在缅北小镇芒友胜利会师。远征军司令卫立煌在会师典礼上说,“今天是会师东京的开始!”美军总指挥索尔登(Daniel Saltan)将军也号召全体盟军将士“到东京会师去!让中美两国的国旗飘扬在东京上空!”

为了忘却的纪念--滇西、缅北采访杂记

密支那大捷距今整整60周年,恰好一个甲子轮回,时间并不算太长,但记者看到烈士们在异国他乡的墓地变成了可以任意践踏的球场,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在其为之流血牺牲的祖国也日渐陌生,所以,本文只好借用鲁迅先生的名篇为题。
昆明——腾冲
从昆明乘车前往腾冲时,记者特意经停保山,这是位於澜沧江和怒江之间的滇西重镇,当年,中国远征军的总司令部便驻节於此。由保山往西,横跨怒江,翻越高黎贡山,才可抵达腾冲。感谢高山大河构成的天险,更感谢抗日将士的顽强防御,从缅甸北侵的日军止步於怒江一线,与中国军队形成近两年的对峙状态。
腾冲的“国殇墓园”(同时辟为“滇西抗日纪念馆”)让记者感到震惊者有三:一,“忠烈祠”里摆放的花圈,不仅来自常见的机关单位,更有来自中、小学,幼儿园,甚至还有一个花圈来自工商个体户;二,陵园里的数千块墓碑官兵一体,列兵与尉、校军官同眠於松柏之间,同重於人心之上;三,民国政府高官的题词保存完好,位於醒目之处。“忠烈祠”门联即出自卫立煌之手:气壮山河成仁取义,光昭日月生荣死哀。
腾冲——八莫
史迪威公路的北线就是从密支那到腾冲,这是进入密支那最便捷的道路。公路沿咆哮的槟榔江而修,中国边防口岸设於离界碑十多公里的猴桥,缅甸的边防站也离界碑数公里,这之间的地带无人看管,任由两国边民往来、交易。遗憾的是,缅方以其权限为由,禁止记者从此处进入缅甸,经甘拜地和拉寨,前往密支那。他们要求记者从中国盈江出境。记者冒雨折返腾冲,转车南行4个小时,抵达盈江。然而,盈江在中国仅属省级口岸,只允许边民出入,不能为持护照者放行。记者只好於次日再南行6小时(暴雨塌方),抵达瑞丽姐告口岸。
与姐告相对的缅甸城市叫木姐。木姐的缅方最高边防长官虽然态度友好,但他语气坚决地告知记者,外国人不允许独自在边境地区旅行。解决的办法是向他推荐的缅甸旅行社交纳人民币600元,以重新办理边境旅行证明(即“路条”),并由缅方专人专程陪同记者旅行,缅方陪同的差旅费用及工资均由记者另行支付。
在瑞丽的细雨中苦等两天之後,记者终於和缅方陪同经木姐前往南坎,并由南坎转乘预租的汽车前往八莫(此路段不允许外国人与缅甸人同乘一辆车)。这段约110公里的路程,跨越掸邦与克钦邦,为史迪威公路的南线。司机非常敬业,他一路上开车的时间较少,更多的工作是爬在那辆破旧的丰田车下掏泥和修车。加上7处哨卡的耐心盘问,全程用时11个小时。
八莫位於伊洛瓦底江畔,是缅北重镇。中国驻印度军队光复密支那後,即连克八莫和南坎,为在芒友与中国远征军的会师奠定了基础。八莫有两家供外宾下榻的宾馆,记者就宿於“友谊宾馆”。由於不清楚连“高级宾馆”也仅供3小时电,记者当晚即在房间摔了一跤。
八莫——密支那
从八莫到密支那,政策允许外国人与缅甸人同行,记者即向陪同要求充分享受政策,对陪同的任何劝告均置之不理,陪同只好买了两张“前排”车票,後来,记者为此感激不尽。
所谓“长途班车”,是一辆老式双排座皮卡,“前排”就是副驾驶座,由记者、陪同以及若干货物共同拥有,後排则是4位乘客,外加更多的货物。至於皮卡的真正货厢,被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笨重粗货,货物之上是焊接的铁椅,横3竖4共12位乘客,怀抱中的婴儿不计在内。两边悬挂的是自行车等“大件”。一块油布覆於人货之上,乘客当然还可以另穿雨衣。迎着整日不停的大雨,司机神态自若地驾车在山区狭窄的烂泥路上履行他的职责。沿途上客下客,一切按部就班。除了记者,大家都有一颗平常心。
在过了14道检查哨卡、12小时的跋涉之後,全车人货平安抵达密支那,各自在夜雨中寻找食棚,和蜂拥而来的蚊虫一起,享受克钦邦首府的烛光晚餐。
中国烈士墓园——华文学校
记者在密支那采访的第一位人物是当地着名高僧、观音寺主持圣通大师。大师祖籍云南腾冲,虽是第3代华人,依然能讲一口流利的腾冲话。他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代,清明节都会随老师、家长去祭扫烈士墓地。1962年清明,密支那的华人最後一次祭拜英灵。从此之後,政治风云变幻。到了1964年,吴奈温总统执政的缅甸政府彻底铲平了中国烈士墓园。如今,老一辈华人虽然还清楚地记得烈士墓园在何地何处,但只能在内心遥祭。大师谦逊地说,他所能做的,也只是在开坛讲经时,为英烈加念经文,让他们及早超渡。
艾元昌是密支那最大的华文学校——育成中学的教导主任,当地华人公认他对远征军最有研究。他对记者说,为践朋友之约,他曾花一个多月的时间,写过密支那战争的文章,但更详细、生动的人和事,都还留在他的脑子里。
他坚持说,密支那战争的第一枪由孙立人将军率领的第38师打响,时间是1944年5月17日下午2点19分。证据是他二哥当时就在38师服役,亲自参加了密支那战争。他大哥和二哥於1942年同时参军。大哥加入11集团军,在1944年5月11日强渡怒江、反攻滇西时牺牲。二哥从昆明被空运印度,编入第38师,从印度一路攻打密支那、八莫、南坎和腊戌。40年代末复员回云南老家。“文化大革命”中因“历史问题”而被斗争致死。
艾先生的家位於伊洛瓦底江畔,木楼的客厅里挂满了孙立人、戴安澜等抗日名将的遗照,以及其他与密支那战争有关的照片。他所工作的育成中学的校锺,就是由当年未爆炸的炸弹改成的。
老战士——老华侨
在缅甸北部,亲自参加过密支那战争的老战士仅存4位,全都在80岁以上,82岁的杨子臣老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杨老先生是四川华莹人,18岁参军抗日。1941年从昆明空运至印度,编入新1军的卫生队,後调进防毒排。密支那战争打响後,因为担心日军会用生化武器顽抗,防毒排始终处於一级战备状态。但幸运的是,日军未及使用生化武器,密支那就被攻克。杨老先生的工作转为掩埋战友遗体。他说到处都是惨烈牺牲的中国军人,无法一人一棺,只好集体安葬。
他最清楚烈士墓地如今的位置,可惜对此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少。1945年日本投降之後,因为他的部队要回国参加内战,所以他和几个朋友偷偷地离开了部队,从此客居在缅甸。
记者在密支那采访期间,老一辈华人争相提供线索,年轻华人冒雨带路,指认当年战场遗址。他们说,这些年,日本不断有人来密支那祭拜战死的日本官兵。中国是正义的一方,是胜利者,反而很少来人向他们打听当年的战争事迹。见到《品周报》记者专程前来,知道国内还有人记得60年前那场惨烈的战争,记得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他们很感动。







世事由天不由我 平生责己莫推人
顶部
清蓉





UID 880
精华 0
积分 1
帖子 1656
阅读权限
注册 2002-11-29
来自 靜荷居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4-9-15 21: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转帖]密支那大捷 (缅甸之战)

那时有好多记者在滇西缅甸采访,看过不少黄裳写的回忆文章和通讯。





尋芝問畫師 向君心上覓
顶部
梦烟霏





UID 746
精华 1
积分 36
帖子 2055
阅读权限
注册 2002-5-5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4-9-22 14:3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转帖]密支那大捷 (缅甸之战)

只要是杀几个鬼子的故事现在我都喜欢看。。
过去到处找战争史看。那时侯还真有意思。:)





世间事,曰嘲骂,曰讥讽,曰毁誉,轻扬眉冷然一笑,懒与纷争。 红尘里,是亲切,是怜爱,是相惜,暗弹指柔肠千结,因我多情。
顶部
清蓉





UID 880
精华 0
积分 1
帖子 1656
阅读权限
注册 2002-11-29
来自 靜荷居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4-9-22 20:5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转帖]密支那大捷 (缅甸之战)

战争史是课堂上用的,那些记者写的才精彩,稀奇古怪的事蛮多的。像中国历史一样,我最喜欢看野史笔记,还有时人的诗词:)





尋芝問畫師 向君心上覓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5-4 20:57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5.0  © 2001-2007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455 second(s), 6 queries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涉江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