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李欧梵评点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哈洛·品特
城南





UID 3
精华 4
积分 122
帖子 1473
阅读权限
注册 2002-5-5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5-10-31 11:3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李欧梵评点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哈洛·品特


--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哈洛·品特开创了品特式的现代主义传统,英国剧坛不少剧作家都模仿他;然而他的影响在西方并未产生重大的艺术突破。品特得奖,既值得,又不值得。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哈洛.品特(Harold Pinter),我并不觉得奇怪,只不过又再次证实了我对于这个文学奖选拔委员会的「偏见」:看来选委诸公都是过了气的欧洲现代主义者,所以才会选出这个过了气的现代主义剧作家。
品特的二十多部剧本多写成于五六十年代,显然上承贝克特(Samuel Becket)的现代主义荒谬剧的传统,不过再将内容发展到英国的上层和中产阶级。贝克特剧中的沉默是有哲学深意的:当时还是「上帝已死」的「存在主义」时代,贝克特和沙特及卡缪是同一代人,在不同的文学岗位上探讨类似的「人生无意义」话题。到了品特,就开始「玩票」了,他剧中的沉默场景,最多不过好玩,有讽刺的效果;他耍的是小聪明──也真是聪明──把英国上层社会的仪节和枯燥的婚姻关系调侃得好像甚有深度,如《生日宴会》(The Birthday Party)和《情人》(The Lover)等剧。他又会改编小说为电影剧本,把当年在形式上颇为新潮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的结局,变成另一种对等的电影式结局,真是聪明之至!然而改编之后是否仍有深度?也许品特会说──用他惯有的「品特式」(Pinteresque)的说法──这就是这样,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什么叫作深度?
品特的作品当年的确大红大紫,可能诺贝尔文学奖诸公也和我一样老,或比我更老,对他年轻时代的「先锋」艺术的印象念念不忘,所以和经济奖的评审方法相似,往往颁给二三十年或三四十年前有特殊贡献的人。如果说这是一种「终身成就奖」,我们就应该把得奖作家的全部作品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视野中来看,因此我们不禁要问:这个品特式的现代主义传统,是否在当年开创之后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如何影响后代作家?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当然有影响,因为英国剧坛有不少剧作家在模仿他,也写了不少有关夫妇和情人的悲喜剧,最近改编自舞台剧的影片《诱心人》(Closer)就是一例,而品特在美国的传人就是此片的老牌导演麦克.尼古斯(Mike Nichols)。然而这种影响在西方是否产生重大的艺术突破?我的答案却是否定的。品特的作品看多了可能会不耐烦,至少我个人如此。如果要把品特放在整个二十世纪西方戏剧传统来看,我认为他的地位绝对比不上美国的尤金.奥尼尔、亚瑟.米勒和田纳西.威廉斯。当然还有法国的贝克特.伊奥尼斯古(E. Ionesco)和瑞士的杜勒玛(F. Durrenmatt),这些都是我在六十年代初抵美国留学时代的现代主义偶像。
然而现代主义的真正精神又何在?我觉得反而是被品特这类的「玩家」玩掉了。除了品特外,美国还有鼎鼎大名的厄普代克(J. Updike)和菲利.罗兹(Philip Roth),二人的文风和写作技巧都是一流的,绝不亚于品特,我猜这两位作家一定在咬牙切齿:「品特能得,为什么我不能?」这是一种作家惯常的反应。我对这种反应的反应是:耐心地等着吧,迟早会轮到你的,因为诺贝尔委员会中的各委员也各执一词,争辩不休,今年选不上的作家还可以在明年或以后重新讨论。
英国当代剧作家中,至少有一人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比品特还高,因为我喜欢他的作品(这当然是我的偏见)──汤姆.史托柏(Tom Stoppard),他也和品特一样,以现代主义的荒诞戏起家,当年的作品如《罗森克兰兹和桂顿斯坦已死》(Rosencrantz and Guildenstern Are Dead)也曾轰动一时,但史托柏和品特最大的不同是他并非出身于英国,而是来自捷克,所以他的作品较品特的更有历史感和讽刺意义,如《谐谑》 (Travesties,写的是乔哀斯在苏黎世巧遇列宁)、《乐园》(Arcadia,描写两个不同历史时代的男女关系),还有描写俄国知识分子流亡的三部曲:《乌托邦之岸》(The Coast of Utopia)。在这些作品中,史托柏用各种方式来探讨和重溯历史,也让我们多体会一层欧洲文化的意义。至少他比「浮面」的品特深刻多了。
当然,故作深刻状而得奖的也大有人在,但这些作家,我至今几乎连名字也记不得了,去年得奖的奥国女作家Jellinek就是一例,我连她的小说改编成电影的《钢琴教师》也看不下去。其实故作深刻和故作浮面如出一辙,都没有意义。
我认为亚洲作家中至少有两人应该被列入考虑:土耳其的帕木克(Orphan Pamuk)和印尼的普拉默加(Pramoedya Ananta Toer),前者曾来过香港城市大学演讲,他的作品往往以他的故乡伊斯坦布尔(见其同名小说)为背景,巨细入微;后者的四部曲(The Buru Quartet)大半是作者先在集中营里口述后来出狱后写成的,气派更大,几乎就是一部印尼开国史,主角是一个类似梁启超的印尼报人。容后再作介绍。
品特得奖,值得不值得?我的回答是:值得(他当年的名气),也不值得(他作品的总值)。



李欧梵,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荣誉博士。今年自哈佛大学退休,现任中文大学文学院教授。着有《西潮的彼岸》、《浪漫之余》、《上海摩登》和小说《东方猎手》等。





念我平常时,悔恨从此生。
顶部
清蓉





UID 880
精华 0
积分 1
帖子 1656
阅读权限
注册 2002-11-29
来自 靜荷居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5-11-2 22:0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李欧梵评点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哈洛·品特

中国介绍品特的作品非常少,只在一些合集中见过几篇零星的小说,暂时不予置评。





尋芝問畫師 向君心上覓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5-5 04:02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5.0  © 2001-2007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8619 second(s), 6 queries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涉江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