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讨论] 灯下闲话 - 从小晏的一首词说起
汪洋





UID 1095
精华 0
积分 5
帖子 1231
阅读权限
注册 2003-5-29
来自 台灣省台北市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3-10-24 13: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讨论] 灯下闲话 - 从小晏的一首词说起



QUOTE:
下面引用由昆阳子2003/10/24 01:42pm 发表的内容:
是说尖新么?
如果说是奇倔呢:)

歷代有許多所謂(仿)或(化)的例子~~~當然也有學者曾經分析過這問題





《 独抱天怀酬万卷,岂随凡鸟竞千声 》
顶部
城南僧





UID 197
精华 0
积分 5
帖子 4767
阅读权限
注册 2003-5-3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3-10-24 14:5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讨论] 灯下闲话 - 从小晏的一首词说起

汪洋兄总是说一些让人看完之后觉得什么也没说的话。





世事由天不由我 平生责己莫推人
顶部
城南僧





UID 197
精华 0
积分 5
帖子 4767
阅读权限
注册 2003-5-3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3-10-24 15:0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讨论] 灯下闲话 - 从小晏的一首词说起

拜读完毕。紫光兄将我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转去,自然是要挨砸了。其实拙见主要是就写词而论,并不一定适合推广到整个诗词体系(古风、律诗、诗骚体等)。不过既然提出这些问题来了,也好。本来就是为了讨论,未必一定要分辨出个子丑寅卯。因为最近空闲时间不太多,新的回帖有时间的话我再一一回复。
紫光兄学唐人五律,想必对熟语与境界的体会比我更深一些。我基本上是赞成的。就不多做重复了。
先回复一下碰壁兄所言炼字问题。这个问题和后面大不礼兄代我分解的一些我“说得有点含糊”的话(谢过大不礼兄)一样,有的是我没表述清楚,更多则是不得已为之,乃不欲有人对号入座而生怨。
为了大致说明问题,还是举我自己的一句词为例吧。
“江花徐卷,带落残阳红不减。一水涵天,往事三千里地山。”
这里的“涵”字,贴在三江论坛的时候,卓至简兄曾建议我将其改为“一水烧天”。单独看,这个“烧”字,不是不好,也许可说是很抢眼,但我个人觉得用在我这首词里,显得出挑,或者说过刻了,有碍浑然。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卓兄有卓兄的写作风格,我这里只是为了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我对炼字的态度,并不是想判定谁对谁错。望卓兄看到此帖时勿生误会。
应当说,对炼字问题,我持的态度基本上和碰壁兄是一致的。我只是反对刻意求炼,以炼求胜。如此即或有胜,亦属“险”胜,有失气度。
“引入西方的概念,甚至西方常有而中国不常有的境界,都与求熟不必然矛盾。因为那些东西,照样可以用很熟的组合来传达。这个对立,又不是在同一系统内建起来的。引入西方,失败的可能性大得多,那另有原因,未必是求生与求熟这方面的影响带来的。‘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这些词的组合可说熟得不得了,可是它的境界可以是全新的,而且是西方气派的。”   (碰壁语)
碰壁兄的这段话,是将我的西方意象与境界、熟语与西方概念尖锐对立起来并忽略了我为了不想引起大的纷争而隐含的一些看法。这些看法大不礼兄大致都替我说明了。我再详细阐述一下。
我的基本观点是这样的:我们不应当忌熟,而是应当在以熟语出境界上下功夫。不应当为了忌熟或求“险”,或依靠生僻字以显得自己比孔乙己才要高的多,或依靠引入一些西方哲学领域的东西来达到让人耳目一新(顺便让人觉得他的思维层次高于普罗大众)的效果。如果将熟语这个词汇稍作扩展,引申为大家比较熟的情绪,那就是还有些诗词作者,写到了一定阶段,觉得自己无法进境了,就对“赋到沧桑句便工”的“沧桑”进行极端化,成为“赋到亡时句便工”以夺人耳目,如此便诗不在身,有死则灵。(关于诗词生死观的讨论,我留在后面结合南华和碰壁兄的相关回贴作进一步的回复。)
事实上熟语出境界比以上所列种种要难的多,并非前面南华所说的那么容易。在网络诗坛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观点,那就是:“好句都让前人写尽了”。诗词发展史乃以千年计。前人太多好的诗词,让人觉得无法跨越,而反过来引入一些西方的概念或者西方现代诗的手法,更容易赢得掌声,更容易让人肃然起敬。因为除了近代到五四时期的一些人物,没什么人这么尝试过。试问请一位从未吃过蟹的客人吃蟹而让他赞不绝口,和请他吃第一百只蟹时仍让他觉得是人间至味,二者相较孰难孰易?为什么同样隔了几百年,纳兰的好句没都给少游、小晏他们写尽呢?持“好句都让前人写尽了”这种观点而写作的人说好听点是取巧,避难求易;说难听点就是为他们的才力不济找到了一个漂亮的借口。我不是说不鼓励去作某些方面的尝试,而是想说有资格、有功底去作这样类似中西文化结合探索的人极少极少,苛刻点说,目前这样的人还没有出现,而且不大可能出现在诗人这一群体中。更多的人是因为不想或不能在纯古典诗词上更上一层楼而找借口,并津津而乐道,沾沾而自喜他们的探索。
同时,还有一个旁支细节的问题。碰壁兄举了王观堂一首词的下阕:“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并认为“这个境界是全新的,而且是西方气派的。”。在我看来,这几句词可以说是完全脱胎于老子的“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 。所以他这几句熟语构成的词如果真有境界的话,和我第一个贴子提出的熟语出境界的看法是一致的。而即便因其带有个体审视和觉醒的成分而和西方哲学沾点边的话,就其境界而言,我认为唐人的“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笑一声”的境界要高于它,受“可怜”二字的拘束,已经注定了其格调不会太高,或许正是其中表现出来的对个体自我的关注使然,我甚至觉得这两个字是对他自己所推崇的“以自然之眼观物”的一点小小的反讽;而其想象之恣肆,恐怕也不能和前人冥搜神游的一些类似作品(如李长吉《梦天》)相比较。
南华的第一个帖子是品评词人高下,和我们的话题无太大干系,有兴趣的可另开一个帖子讨论,也可在本贴后回复。主要来看看南华的第二个回复。
“临济曹源,依各人资质可也。” 这话原不错,然南华前句所言“不以熟语写,起步高。” 。此论以及碰壁兄对此所表示的“同意”,我不敢苟同,感觉这种说法与清人津津谈典有点类似。诗经楚辞,汉魏乐府,陶李杜,他们的作品可说都是当时的熟语,有些直接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杭育杭育”派,这些我都能看懂,并能有所体会。但现在网络诗坛有些不以熟语写的也许是“高格”的东西,我有的能看懂,但无法拜领其高境,有些干脆就看不懂,以致于有时候要怀疑我的眼睛还是大脑是不是出问题了。
古典诗歌里面,格调高,境界高远的,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这些诗词哪个字不是时至今日的小学生中学生都能看懂的?更不要去说白乐天了。我不太明白南华“不以熟语写,起步高”的结论是从何而来,它又高在哪里。而小南前所言,尤隐隐有自矜之意 - 这个老南我要对他批评一下。
“以熟语写境界,未如从生活的原生态里写出境界。前者难,后者更难,起步的时候尤其难。” (南华语)
不知道南华关于“原生态”的指向是什么。看了半天,我对上面这段话和碰壁兄对这段话的赞同仍是有些迷糊的。从作者的意思来看,似乎是将二者“生活的原生态”和“熟语”在一定程度上对立了起来并对其难易程度进行了比较。也许当中包含了些隐含的论断,不过我看的不是太清楚。只能先对什么是“原生态”揣度一下。
如果说是写“真”(返朴还真的真),或者是来自于生活的直接体验,则一为手法,一为所写之标的,二者并不矛盾。
但是如果将“生活的原生态”理解为表现的直隐程度,或者说写的较为直接、赤裸一些,就更接近这个“真”一些,我认为这种手法很差。
对爱情的大胆赤裸表白,我们比较熟悉的是诗里《柏舟》:
“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摩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还有汉乐府里的《上邪》: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两首诗(尤其是后一首),看了可以给人很大的触动,但不管是“母也”还是“上邪”,触动完了,却没给我留下更多的回味。大浪淘沙,这种类型的诗流传下来的并不多。
而表达出类似情感,但不那么直接的如: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修到人间才子妇,不辞清瘦似梅花”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常相见”
这样一些诗词和句子更能给我带来艺术享受。即使是在诗三百这同样一本人类最为接近原始生活形态的诗选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和“天只母也”,哪种手法更好,是不言而喻的。
而同为古诗十九中的“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和“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哪首更令人回味,也不会有太大争议吧?
同理可推至那些以奇取胜的下半身诗人和以脱而销书的美女作家们。不过这已经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人类已经从猿进化为人,社会的发展以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也促使人的情感更加细腻多彩,表达的也更加婉曲。人类既然披上了文明这件外衣,我们没必要也不应当将它撕下来。
南华所言“原生态”,可能还有一种理解,那就是对人类本原的思索。我认为这个更应当归纳于西方哲学的范畴。这个就不妨合并到我和碰壁兄对死亡的讨论中来。
先让我对我前面一个贴子作一下澄清。在我前面那个帖子里,“将一些西方现代文学领域里的概念、手法(如象征、思辨、生与死的思考)引入到词这一种古典艺术形式里”,这句话里所指的对生与死的思考,是在括号里的,应当说是受到了前者的限定,直接说就是西方哲学(文学)领域里的生与死的思考。这个思考,和“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相类似的西方经典哲学命题。而且对这种生与死进行思考后所进行的文学创作应当和普通的悼亡诗分开来。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关于这种试图对西方哲学命题作答的看法是针对词这一特定体裁而言的。碰壁兄举了陶渊明作为例子来支持中国诗人中并不缺乏对生死的思考,显然已经替我推广到了整个古典诗歌体系。不过既然推广开了,不妨就超出我原来的讨论范围,将其继续下去 - 不过现在我已经有点后悔了,因为如问余所说,这个题目看来是太大了些。
一般以为,陶的生死观建立在“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的基础上。其貌是达观的,然其背后有一种隐含的对社会失望,世道沦落的精神体验。从他那几首挽歌可以看出来:“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而这种精神体验是怎么来的呢?应该说是他入世而出世几经反复而得来的,是一种返朴还真(请注意这个返字,这说明了他并不处于婴儿状态)。其本质是和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相类似的,来源于对社会,对自然的关注。这种体验和西方哲学强调个体自我性有着天然的区别,西方哲学中的这种个体性也就是龚自珍在归纳他所认识的西方哲学思想时所指的“心之力”:“极大仇,医大病,解大难,谋大事,学大道,皆心之力也。”
陶渊明这种与社会自然紧密结合的生死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中国古典诗歌表现出来,自然、社会也本来就一直是我国传统诗歌表现的内容,因此古典诗歌能成为天人合一这种哲学思想的载体也就不奇怪了。但还有几个应当分辨清楚:中国诗歌适合成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传播载体,不能推广到一切哲学上去;哲学家未必是好的诗人,诗人也未必是个深刻的哲学家。程朱、王阳明可以说是学问家,哲学家,甚至是教育家,但他们不是诗人;同样,陶渊明是诗人,不是哲学家。所以他的哲学观是不直接的,而是留给读者自己去体会,更不会教人去怎么做。而能直接阐述中国哲学思想的不应该是诗词,遑论西方哲学思想了。因为那样很轻易就流于说理和玄谈。中国的宗教也是类似,我没看见过禅诗里有什么太好的作品。
因此,并不是说我们中国古典诗人没有对生死进行过考量,但这种生死观并不适合用古典诗歌直接来表达,而且必须建立在作者本人入世而出世的基础上。这种对生死的体验和西方哲学上的几大命题有着天然的区别,更完全不同于现在网络诗坛上流于表象与烂觞的向生死靠拢:花死,草死,你死,我死,最后连同耶苏孔子披头士大家一起死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世事由天不由我 平生责己莫推人
顶部
城南僧





UID 197
精华 0
积分 5
帖子 4767
阅读权限
注册 2003-5-3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3-10-24 15:2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讨论] 灯下闲话 - 从小晏的一首词说起



QUOTE:
下面引用由如月之秋2003/10/24 10:01am 发表的内容:
紫光兄转来转去的辛苦了。。深曲,只就意蕴谈?不敢苟同。。闲了来看。。上班了。。

南华有空也帮着搬运一下吧。





世事由天不由我 平生责己莫推人
顶部
姑苏一少





UID 339
精华 0
积分 0
帖子 4
阅读权限
注册 2003-10-5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3-10-24 16:0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讨论] 灯下闲话 - 从小晏的一首词说起



QUOTE:
下面引用由城南僧2003/10/21 09:15pm 发表的内容:
这几句词(不包括这首词的下半阕),可说是代表着北宋词走向颠峰的作品之一,在我私底下认为比他最为有名的那首临江仙更好。

呵呵,这个倒不大苟同,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无一词不熟不俗,故成篇方有谭评词辨“名句千古不能有二”之叹!

顶部
楚荻


会员



UID 211
精华 0
积分 0
帖子 255
阅读权限
注册 2003-9-10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3-10-24 16:2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讨论] 灯下闲话 - 从小晏的一首词说起

[这个贴子最后由楚荻在 2003/10/24 04:28pm 第 1 次编辑]

再说一下我对南华先生“以熟语写境界,未如从生活的原生态里写出境界。前者难,后者更难,起步的时候尤其难。”这句话的理解。
[河满子·十月十六]
握笔指尖渐痛,端杯茶味微酸。埋首满桌书卷里,不知天暖天寒。倦了抬头望去,夕阳又在窗前。
烦恼未来去处,忧伤似水流年。旧日戏言说尽了,如今都到身边。幸有夜深梦里,偶然一片蓝天。
这首是南华的一首作品,我喜欢得很,所以保留在电脑里,抱歉,没有经过主人同意就转贴了。。。。
这首句子很朴实,很少用到前人的词汇,都是现代的一些熟语,但至少我觉得很感人,特别是一起,一结。
我想,南华先生所谓的原生态,可能就是指的是现实的生态,包括语汇,而不是“瑞脑销金兽”,“夜静清漏永”,这些物象都是古人所熟悉的,今天基本不见。。。
我觉得唐诗宋词里面有很多语汇还是有生命力的,正如姑苏先生提到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于古于今,都是熟语,这些是要借鉴,吸收的,但还有一些消逝了的东西,可能再入新词,就显得拟古气重了。。。
当然,我一直坚持,南华上面词作的风格,也只是各种新的创新的一条路,而且,我并不认为就这一条路。。。。
直率之言,仅供引玉,如不当处,请诸位先生海涵:)





眼底心思眉底摧,新醅綠蟻澆紅玫。風流小樓且徘徊。 枕上合歡擁醉倚,枕邊冰簟卷香偎。翠翹斜插小山堆。
顶部
汪洋





UID 1095
精华 0
积分 5
帖子 1231
阅读权限
注册 2003-5-29
来自 台灣省台北市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3-10-25 00: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讨论] 灯下闲话 - 从小晏的一首词说起

[这个贴子最后由汪洋在 2003/10/25 00:12am 第 1 次编辑]

QUOTE:
下面引用由楚荻2003/10/24 04:26pm 发表的内容:
再说一下我对南华先生“以熟语写境界,未如从生活的原生态里写出境界。前者难,后者更难,起步的时候尤其难。”这句话的理解。
握笔指尖渐痛,端杯茶味微酸。埋首满桌书卷里,不知天暖天寒。倦了抬头望去,夕阳 ...

有所謂一種換字不換意~~~
有前人對張炎詞批評過這話~~~甚至說他無才(好殘忍)(眼光如豆)!
結果你猜我學校教授怎麼說?呵呵
張炎詞又不僅在部分情愛生活中~~怎說他是無才?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呀..........哈哈!





《 独抱天怀酬万卷,岂随凡鸟竞千声 》
顶部
汪洋





UID 1095
精华 0
积分 5
帖子 1231
阅读权限
注册 2003-5-29
来自 台灣省台北市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3-10-25 00: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讨论] 灯下闲话 - 从小晏的一首词说起

以後等我板上說到張炎時再談吧
呵呵呵呵





《 独抱天怀酬万卷,岂随凡鸟竞千声 》
顶部
汪洋





UID 1095
精华 0
积分 5
帖子 1231
阅读权限
注册 2003-5-29
来自 台灣省台北市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3-10-25 00: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讨论] 灯下闲话 - 从小晏的一首词说起

[这个贴子最后由汪洋在 2003/10/25 00:21am 第 1 次编辑]

舉個現代高手
章師!從她以前到大陸的羈旅身世到懷二親再愛情方面又現在生活不同情趣之各方面等等~~~
這些作品情趣表現的不同~~當今寫詞的人又有多少人能如同這樣自由發揮?
呵呵呵呵





《 独抱天怀酬万卷,岂随凡鸟竞千声 》
顶部
北极狼獾


会员



UID 124
精华 0
积分 0
帖子 205
阅读权限
注册 2003-7-26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3-10-25 09:4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讨论] 灯下闲话 - 从小晏的一首词说起

坚定不移地站在和尚这一边:)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5-5 12:08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5.0  © 2001-2007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1971 second(s), 6 queries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涉江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