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城南请进
莲若


会员



UID 1662
精华 5
积分 140
帖子 706
阅读权限
注册 2005-7-10
来自 北京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2-21 17:44  资料  个人空间  主页 短消息  加为好友  QQ
城南请进

贴了首大晏的,等着看你的词评。。。。
清平乐  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记载:“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





朱弦一拂余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顶部
城南





UID 3
精华 4
积分 122
帖子 1473
阅读权限
注册 2002-5-5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2-26 10:2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城南请进

宋人笔记里八卦多多,说起大晏词,也先来看几则八卦:

王荆公初为参知政事,闲日因阅读晏元献公小词而笑曰:“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
                        -- 《东轩笔录》   宋 魏泰

晏叔原见蒲传正,言先公平日小词虽多,未尝作妇人语也。传正云:“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岂非妇人语乎?晏曰:公谓年少为何语?传正曰:岂不谓其所欢乎!晏曰:因公之言,遂晓乐天诗两句,云:“欲留所欢待富贵,富贵不来所欢去。”传正笑而悟,然如此语意自高雅耳。

                        --《诗人玉屑》宋 魏庆之

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庙,吏部不放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晏公(殊)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闲拈伴伊坐。’” 柳遂退。
                        -- 《画墁录》 宋 张舜民


第一则是王安石评价晏殊词,嘲笑他身为宰相作小词。
第二则是晏几道评老子的词,说自己父亲虽然写了很多小词,但不曾作过妇人语。
第三则却是晏殊自己本人对词之一道的看法,显然他对柳词俚俗而作妇人之态是很不以为然的。
  
这三则八卦,道出了当时北宋初年词(主要指小令)的地位与创作状况。从大背景来看,晚唐五代,曲子词由民间起源渐渐进入士大夫的亭阁。五代词在当时文化比较发达的南唐和后蜀发展出各自的特色。花间集为主要收录晚唐以及后蜀作品,集中多有作妇人态者,如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说:“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 因此花间所集,除韦庄,欧阳炯,皇甫嵩等寥寥数人外,以闺阁词,拟女子口吻词较多,而南唐词相对来说,文人词(士大夫词)气息更重一些。总体来说,五代词以二主(李璟,李煜)两相(韦庄,冯延巳)成就最高,而他们的词作已经很少见到闺阁气息,几乎都是对自己身世,对外在环境变迁的体会与抒发。
士大夫词或曰文人词到了北宋初期,以晏殊为代表,一举奠定了它作为词这一文学体裁的主流地位并一直绵延至今日。尤其是小令,通过他的儿子晏几道,门生欧阳修,张先等,以及再传门生苏轼,秦少游等一以贯之,达到了一个今日难以企及的高峰。
历来说大晏的词成就不高。其实这里有个误解,他的词并不是成就不高,而是相对他的这些后辈来说,相对他自身的才华来说,他的成就不算高。老杜说,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晏殊不仅命达,且是早达。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他十六岁赐同进士出身,在真宗仁宗这两个宋朝最好的年代做官一直当到礼绝百僚的宰相。而宋室极重养士,予大臣待遇之优厚与宽容是封建时代罕见的,那个时候似乎家家都是人丁兴旺,数数柳七,黄九,晏七还有秦七这些排行,便知端倪。对晏殊来说,长期在君主身边,身居显位,衣食丰美,实在是没有什么转辗路途,辛苦遭逢需要感慨的。同时,他在五代战乱以后首倡大力办学,援引提拔大量人才,范仲淹、韩琦、欧阳修、富弼等仁宗朝庆历新政的名臣大半出自他门下,因此隐然又是当时的士林领袖。
这样的身世背景地位,决定了他作品的感时怀人为主的内容与闲适优雅的手法。“晏元献尤喜江南冯延巳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 (刘分攵《中山诗话》),可以说晏殊的词风直接承继并发扬自冯延巳。其词内容也大抵是冯氏的“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如此年复一年。词风温润如玉,工炼蕴籍,毫无村气学究气,也少见情感波动。即使如“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 这样的悼人之作,也还要在结尾来一句“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以自旷,较诸东坡“十年生死两茫茫” 之动人心魄可谓天差地别。

来看看这首词: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比兴手法是小令的一个很大特色,这是由于它缺乏长调可供铺展的篇幅空间而决定的。晏殊可以说是精于此道的大师。如“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等佳句名篇俯拾即是。
而这首小词更是通篇状景,起首点明节序以及人于薄酒之后小睡而起的时辰,触目之间是花残斜阳的景象,结句笔触一转,昨夜身觉秋寒的心绪。全词闲婉雅丽,写法极是平易,前面全是眼前所见,虽然词面还算漂亮,但比起他同样描写午后醉眠而起的“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逊色不少,如果没有尾句这一转,全篇减色,不免有平乏之嫌。这首词不即不离,虚实相兼,而这一转更正是作者功力高于常人之处。
以前论及晏殊词,提到过他的夕阳情结,对“夕阳”、 “落花” 一去不回的的失落与惆怅,充斥了他的作品。这首词乍读下来,似乎什么也没有,但慢慢细品,春去秋来,春日的燕子又将归去,秋日寒意已经及身,正是这种思索与体悟的表现。
小令易学难工,这样的词作初看觉得很一般,似乎人人下笔都能写,但是晏殊作词,如螺蛳壳里作道场,翻来覆去那么几个意象,却是让他在狭小的空间做出了一片大天地,纯是性情和才华的结合。即以这首词而论,气度雍然,如食橄榄,含味不尽。其中高妙之处不是一般词人能达到的。
再回到文章开头王安石评价晏殊词的“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 这里应该不是说身为宰相作词而与身份不相称,因为王安石自己是宰相,也作小词,我想更多的是认为身为宰相不勤于政务,却花费大量精力作词的不满吧。更深层的原因也许还要回到二十多年前他中进士的时刻。据说最初是他的状元,后来皇帝不知道为什么把他和第四名晏殊女婿的弟弟杨寘对调了一下,杨成了状元,他成了第四,王安石中了进士以后初次拜见晏殊,晏殊曾送他两句话:“能容于物,物亦容矣。”,而王安石的观感是:“晏公为大臣,而教人者以此,何其卑也!”。(事详宋 王铚《默记》)
还有一个更大的可能,大半出自晏殊门下的庆历名臣们最初对王安石举荐不遗余力,后来却无一例外成了他新政的反对者,或许这里还有着憎屋及乌的成分在内。从历史上来看,王安石性情执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他不分好坏,大力提拔支持新政的大臣,结果除了他自己之外,这些人几乎个个都在后世的奸臣传里会师。由此可见,他心胸一定不是太宽广。看来这句嘲笑还有着太多的言外之意。
不管如何,年复一年,又到了“一霎秋风惊画扇”的时节,对晏殊来说,“四座清欢,莫放金杯浅。” 这样的人生,也许就是他想要的吧。





念我平常时,悔恨从此生。
顶部
莲若


会员



UID 1662
精华 5
积分 140
帖子 706
阅读权限
注册 2005-7-10
来自 北京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2-26 21:30  资料  个人空间  主页 短消息  加为好友  QQ
城南请进

一下子见到这么长一大篇,有点晕。。。。
谢谢城南熬夜写出来。
写的很精彩,仔细地读了又读。。。
读词在我是种消遣,只是凭着一时的喜好和兴趣,也许我并未真的会读词。。。
突然觉得要换种角度去读。。。。





朱弦一拂余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顶部
清蓉





UID 880
精华 0
积分 1
帖子 1656
阅读权限
注册 2002-11-29
来自 靜荷居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2-26 21: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城南请进

城領導,我給您聯係出版社吧:))





尋芝問畫師 向君心上覓
顶部
胡子


会员



UID 414
精华 0
积分 0
帖子 128
阅读权限
注册 2005-7-10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2-27 20:1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城南请进

了不起,特别同意城掌门的论断,大意可为:人的际遇往往是诗词风格的风水岭。
记得钱钟书先生在他的《宋诗选注,诗人小传》中也曾对晏先生做过有趣的描述,词似小词,其用法造句,不是量来,而是计算得来。。。记不大清了。。。
受教不浅!

顶部
窈娘


会员



UID 1652
精华 0
积分 0
帖子 82
阅读权限
注册 2006-1-23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3-4 18:5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城南请进

吓了一跳,这么多,先回了再细看

顶部
莲若


会员



UID 1662
精华 5
积分 140
帖子 706
阅读权限
注册 2005-7-10
来自 北京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3-18 15:04  资料  个人空间  主页 短消息  加为好友  QQ
城南请进

[这个贴子最后由莲若在 2007/03/19 00:58am 第 4 次编辑]

遵城南嘱,来交作业了,先说,许看不许砸。。。。。555,累死我了
从纳兰两首词谈起
南乡子 为亡妇题照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荷叶杯
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赢得误他生。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字容若,初名成德,后避东宫嫌,改性德。纳兰容若,名性德,容若是他的字。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词话和学者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单从这两首词看,词风凄清悲婉,催人泪下。
来看这首“南乡子”。这是写在亡妇画像上的一首悼词。看题目就知道就是悼亡的。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但是仅三年,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纳兰的悼亡词,在他的词里占了相当一部分的比例,这些词皆出于肺腑,不事雕琢,纯任性灵,读来荡气回肠,情不能已。
这首南乡子,词语都近白描,这些话就象不加思索从词人的肺腑掏出来一样,令人百转柔肠,悄然泪下。
词人看到妻子的画像,想起以前的情景,所有的往日浮上心头,泪水就不由自主的落下来。这是那种静静的流泪,无声的,几近哽咽。眼前的画像和心里心心念念的人的影子交叠在一起,就那么盈盈的立在面前,这么清晰,这么近。可是,这最近的距离却是人世最远的守望,虽然画笔能画出人的容貌,但是能代替的了心底那个一颦一笑的活生生的人么?她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即使有丹青妙笔描摹了她的容貌,却再也不能令时光倒转,让她活生生的回来了。这伤心,这悲痛,使得词人的感情淙淙的从笔底流淌出来。。。。
离别的话还那么分明的在耳边,她已经走了,留着词人一个人在这个世间,一声一声的更声,象檐下的风铃在哭泣。
全词纯以词人血泪和成,真纯自然,读来荡气回肠。
读纳兰的词,想到另一个词人李煜,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一个真字:感情质朴,真切,不妞妞捏捏的,全从肺腑出。纳兰也推崇李后主,曾经说过:“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梁启超曾评纳兰性德词:“容若小词,直追后主”。清初著名词人陈维嵩也认为:“《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后主之遗。”
在词的风格上,两个人确是清新出尘,不加雕饰,率性本真。这是他们的动人之处。王国维《人间词话》评李后主曾说:“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这个神秀,不仅仅停留在词的词句的肤浅表面上,是对作品内涵,精神层面的高度肯定。我以为,用之容若,也同样适用。比之李后主的真,容若的作品里更多了份对感情的执着和痴心。
“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这样的痴心。。。。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这样深的思念。。。。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这样子的执着。。。。。
让人在心里深深的叹息。就象他的好友顾梁汾所说:“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
再来看另外的一首:
荷叶杯
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赢得误他生。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但终不可考。  
从这首词来看,我以为肯定是写给女子的,是他所钟情的一个女子。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两个人没能在一起,因此才写了这首词。词里词人表现出来了一种悲伤的无奈。
知己一人谁是?
劈头一句问句,其实已经有了答案了,那个人早在词人的心里了。知己,有一个人就够了。
已矣。赢得误他生  
是他的自怨自叹
有情终古似无情   
语似无理却是词人痴心的反证,多情的人总是伤心的人
别语悔分明        
离别时的话还是那么清晰,为什么要记得那么清楚了,想起来这么的伤心。。。。这个悔字和上首词的别语忒分明的忒字虽然差了一个字,确是两种心情,两个味道。
这首词,看似平淡,其实细细体味,有更深的东西在里面,实际是词人对逝去爱情的怀念。好象词人从这段感情中已经有所悟了,象有情终古似无情 ,这句就已经有了禅的味道。可是词人终究是多情的,想忘却又忘不了,连离别的话语都记得如此清晰,那往日的种种又怎么能轻易忘记?一个悔字,耐人揣摩,想见词人思念之深切。悔即不悔,这是词人矛盾心理的表现,想起过往,是令人痛苦,可是却又情不能禁,不能不想。有这样一个人可以思念,即使是这样痛苦的煎熬,也是不后悔的。。。。觉得不悔是世间这么美丽的一个词。
纳兰的词,清新隽秀,自然超逸,哀惋动人。难能可贵的是词里的真性情,深深的打动了我。这种率真和凄美,这种对感情的执着和痴心就象漆黑的夜幕里一盏昏黄的心灯,让我在这样风风雨雨的长路里体会到了一种温暖,看见了一点真心,彻悟了一种至爱。爱,原来可以这样子的,纯粹的,晶莹的,不含杂质的,默默流淌在心里。。。
在这样深的夜,没有一点声音,和容若,虽然隔了几百年的时光,但是他这样子清晰的走近我,让我静静地读懂了他的心,他心里的高贵,他词里的出尘,干净的没有功利和世俗。。
我想,这是我的缘分,是我的福气,也是我的幸福。。。







朱弦一拂余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顶部
窈娘


会员



UID 1652
精华 0
积分 0
帖子 82
阅读权限
注册 2006-1-23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3-18 19:1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城南请进

清音,细细读过了,好细腻的心思,完全融进去了,说你是个痴人真的没错,想起你空间里的一些篇章了~~~~~~~~~

顶部
城南





UID 3
精华 4
积分 122
帖子 1473
阅读权限
注册 2002-5-5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3-20 00:2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城南请进

作业不合格,应你的要求,砸我就不砸了,打回重做。 我的要求不仅是诗词赏析,还有考据工作。
1。 一是分别阐述"别语悔分明","别语忒分明" 两句词这两个别语分明在全词中起的作用。里面隐含了什么?
2。 从你文中来看,似乎第二首词是怀念纳兰妻子以外的女人的,那么,这和他在后人眼中的情深是不是矛盾?试从两手词的创作背景(比如时间,追忆对象等)分别阐述之。
2。 从你文中来看,似乎第二首词是怀念纳兰妻子以外的女人的,那么,这和他在后人眼中的情深是不是矛盾?试从两手词的创作背景(比如时间,追忆对象等)分别阐述之。





念我平常时,悔恨从此生。
顶部
莲若


会员



UID 1662
精华 5
积分 140
帖子 706
阅读权限
注册 2005-7-10
来自 北京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3-20 00:32  资料  个人空间  主页 短消息  加为好友  QQ
城南请进

先T一脚楼上的再说话...
留作业的时候没说这么详细来着....





朱弦一拂余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5-9 15:16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5.0  © 2001-2007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160 second(s), 6 queries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涉江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