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寄所思
莲若


会员



UID 1662
精华 5
积分 140
帖子 706
阅读权限
注册 2005-7-10
来自 北京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7-15 23:55  资料  个人空间  主页 短消息  加为好友  QQ
寄所思

那叫什么呢.........
连城南都称你前辈,我怎么敢造次....





朱弦一拂余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顶部
城南





UID 3
精华 4
积分 122
帖子 1473
阅读权限
注册 2002-5-5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7-16 06:5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寄所思

连莲若都称前辈,我又怎么敢怠慢? 少不得前辈的健身费用都要问莲若要了。
前辈这几篇小文亦庄亦谐,教人喜爱,又多随手拈来,足见才学。待细致读来。





念我平常时,悔恨从此生。
顶部
莲若


会员



UID 1662
精华 5
积分 140
帖子 706
阅读权限
注册 2005-7-10
来自 北京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7-16 10:26  资料  个人空间  主页 短消息  加为好友  QQ
寄所思

T一脚楼上的,居心不良,为啥叫我出健身费用呢,呜呜.我没银子的....
女巫姐姐让城南出吧,你的话他是一定听的(虽然他小气抠门的要死.......
赶紧逃跑先........





朱弦一拂余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顶部
城南





UID 3
精华 4
积分 122
帖子 1473
阅读权限
注册 2002-5-5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7-23 16:4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寄所思

前几周去北加州,与友人小聚于硅谷某餐馆,偶见于右任先生手书悬于壁间,一时神往。
一燎千村同燼後,半昏群岫獨歸前。工稳蕴籍,未见有何不妥。主谓结构,愚意不应胶柱而论。





念我平常时,悔恨从此生。
顶部
城南





UID 3
精华 4
积分 122
帖子 1473
阅读权限
注册 2002-5-5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7-23 16:4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寄所思

我的感觉是习书法如学诗词,起步多自临摹。到了一定阶段,多会沿袭自己喜爱的,习惯的,合乎自己个性的风格走下去。





念我平常时,悔恨从此生。
顶部
清蓉





UID 880
精华 0
积分 1
帖子 1656
阅读权限
注册 2002-11-29
来自 靜荷居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7-24 22:1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寄所思

于先生的手書怎麽會掛到北加州去,好奇。
以前的書家大都工詩詞,于的詩名正為書名所掩。最近在讀陆微昭的詩,不得不佩服。





尋芝問畫師 向君心上覓
顶部
蝶谷巫女


会员



UID 249
精华 1
积分 30
帖子 76
阅读权限
注册 2006-5-1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7-26 11: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寄所思

冒廣生(一八七三~一九五九)字鶴亭,號疚齋,江蘇如臯人,據說是成吉思汗的後裔。光緒甲午年舉人,曾官刑部郎中。入民國,任財政部主任、全國經濟調查會會長、甌海關監督。有《小山吾亭詩集》、《小山吾亭詞》行世。此公於汪偽政府時期出任行政院顧問、內政部顧問。
黃侃《寄勤閑日記》有一段話說到「時人」有詩諷刺七十多歲猶失節強仕的冒鶴亭:「遨遊三政府,落拓一京卿」,上句注文:「謂清政府及北都、白下也。」黃侃說:「(讀後)對之不覺欲笑。」錢鍾書一九四二年作〈沈吟〉二詩隱隱然所刺者,即是冒鶴亭的兒子冒效魯:
史筆誰能繼謝山?詞嚴義正宅心寬。
《七賢傳》倘他年續,個裡沈吟位汝難。
王周通問私交在,蘇李酬詩故誼深。
慚愧叔鸞能勇決,揮刀割席更沈吟。
冒效魯為父作漢奸官兒諱之始末,及錢鍾書此二詩之隱刺,有胡文輝及念厂先生發表於《萬象》雜誌六十八、七十八號兩文,於茲不贅。單表冒鶴亭論詩二首。
題曰〈讀楊誠齋集〉:
話是心頭景眼前,被他隨意入詩篇。
卄年不讀誠齋集,讀到佳時每莞然。
人言淺熟白香山,詩到誠齋莫浪漫。
知否淺從深處過,看來俗比雅猶難。
為俗白立說需要極大的勇氣──或者是自覺已經有相當高而不在乎人議論的地位。前清遺老氣味之一即是如此。在新文學運動興起之時,許多擁有舊學訓練的遺老猶如後世普通心裡學專家分析人在面對大災難的時候不能免俗的五個階段性反應:憤怒、否認、計較、妥協、接受。
但是冒廣生這樣的人在面臨不可挽逆的大潮當頭之際,卻能夠很快地避其鋒銳,入其窾隙,找到容易安身立命而且桴應俗鼓的論述。
這兩首十分討喜,因為在「一新時代」的自覺之下,庶民與並未受過完整舊學浸潤的小知識份子都十足有動機討厭像陳散原、陳寶琛、鄭孝胥那樣的遺老,也十足有理由和說法看不慣他們儘寫些用種種僻典生詞鎔鑄而成的詩文,其詰屈聱牙,正坐實了他們的封建、顢頇和自負。
恰恰冒廣生不要做這樣的人。於是能夠二十年不讀人家的集子,可現在卻抱出來個楊誠齋來敲流行的大門、鑽時髦的楔子,所謂「叩寂寞而求音」罷?所以讀這兩首詩要特別注意冒鶴亭故意下白俗語的深意。
但是楊誠齋是這樣偏俗而立論的嗎?
楊誠齋說「使事」(用典)的著名議論應該是童子老嫗都聽過的:
「詩家借用古人語而不用其意,最為妙法。如山谷猩猩毛筆是也。猩猩喜著屐,故用阮孚事;其毛做筆,用之抄書,故用惠施事;二事皆借人以詠物,初非猩猩毛筆事也。《左傳》云:『深山大澤,實生龍蛇。』而山谷〈中秋月〉詩云:『寒藤老木被光景,深山大澤皆龍蛇。』《周禮‧考工記》:『車人蓋圜以象天,軫方以象地』而山谷云:『丈夫要弘毅,天地為蓋軫』《孟子》云:『武成取二三冊。』而山谷稱東坡云:『平生五車書,未吐二三策』。」
誠齋論沿襲古人語也是十分著稱的:
「句有偶似古人者,亦有述之者。杜子美〈武侯廟詩〉云:『映堦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此何遜〈行孫氏陵〉:『山鶯空樹響,壠月自秋暉』也。杜云:『薄雲岩際宿,孤月浪中翻』,此庾信:『白雲岩際出,孤月波中上』也。『出』『上』二字勝矣。陰鏗云:『鶯隨入戶樹,花逐下山風』杜云:『月明垂葉露,雲竹渡溪風』又云:『水流行地日,江入度山雲』此一聯勝。庾信云:『永韜三尺劍,長捲一戎衣』杜云:『風塵三尺劍,社稷一戎衣』亦勝庾矣。南朝蘇子卿〈梅詩〉云:『祇言花似雪,不悟有香來』介甫云:『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述者不及作者。陸龜蒙云:『慇懃與解丁香結,從放繁枝散誕春』介甫云:『慇懃與解丁香結,放出枝頭自在春』作者不及述者。」
從這兩條書抄就可以得知:楊誠齋論詩對於用古是有深刻想法和品味的。即便化用語錄式的聲腔為詩,也並不以取俗為尚。為什麼冒鶴亭二十年不讀誠齋集,一讀就要把一般人方便認識到的楊誠齋之平易直指為近「俗」,並且與誠齋從未反對過的另一半兒(雅)作對呢?更何況楊誠齋一向強調「以俗見雅」「句但雅而味深長」,冒鶴亭不進入詩和詩論內部去談,卻刻意「滾俗放俚」了字句,還說這是楊誠齋的難得之處。大概他知道:二十年間新文學運動方興未艾之際,那些把線裝書丟進茅廁裡去的袞袞諸公之大端要旨,不外就是淺俗而已,冒鶴亭還挺能以這樣的論詩絕句來遙遙、低低地呼應一下,略拍兩聲「取俗」的馬屁。
「遨遊三政府,落拓一京卿」論詩之道正應從此處著眼,還真能見出一個大時代的典型。


顶部
蝶谷巫女


会员



UID 249
精华 1
积分 30
帖子 76
阅读权限
注册 2006-5-1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7-27 10: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寄所思

[这个贴子最后由蝶谷巫女在 2006/07/27 06:54pm 第 1 次编辑]

張允和(1909~2005)江蘇巡撫、兩廣總督張樹聲的曾孫女。張樹聲的長子叫張雲端,曾任川東道臺,膝下無子,從族中第五房抱過來一個孩子承祧,名喚吉友。這就是著名的「合肥四姊妹」的父親。
張吉友,字冀牖,最了不起的一樁事業就是撐著辦了十七年的一所新式中學:「樂益」。這位淹沒在大歷史洪流之中身名俱滅的教育家卓具長遠的眼光,他本來大可以在合肥做他的太平鄉紳,坐擁萬頃良田,受十萬石租,仗三代祖蔭,左右一鎮生涯。但是他老人家在辛亥革命之後的一九一三年,便出所有人意料地舉家搬遷到上海石庫門。
在彼時,這叫客寓,全家落腳之處七樓七底,有大院落、亭子間,而充其量也就是逆旅。張冀牖想在上海幹嘛?沒有人說得準,大家都知道:他不會去做生意、不會去當官兒、他每天所做的最要緊的一樁事,似乎就是看報紙。在當時,還沒有人能看出他對於「資訊」重視的程度和意義──那會兒還沒這個名詞。
一九二一年,他捐出祖產鉅資,讓出宅園二十餘畝,建校舍四十餘間,充實所有的新式教學設備──至於究竟應該是哪些設備、以及為什麼他老人家知道該是那些設備?這得翻翻他那幾年裡讀的報紙。
有人替張冀牖算過一筆帳:
「他有十個子女,如按三千大洋培養一個留學生計,有三萬元亦能全部出國留學了。但他連這筆錢也省下來,用於學校。為什麼?為的堅決不拿別人一分錢,無論是當局的津貼、教會的贊助、好心人的募捐,一概謝絕;惟如此,方始做得我行我素,獨立自主。可是,他又決非一錢如命,迥異於一般私立學校之以『創收』為目的,每年撥出十分之一的名額,招收免費生,以便貧家女兒入學。」(余心正:〈啟蒙先賢張冀牖〉)
余君文中的「女兒」不是「兒女」的錯寫。根據張冀牖自己的二女兒張允和的回憶:
「……鐘鳴鼎食、詩書傳家的生活並沒有使父親滿足,他想讓更多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接觸新思想,接受新生活,用知識和文化的力量使他們擺脫舊的陳腐的道德觀念的束縛……他的初衷是想完成一個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系列規劃,但因力所不能急的種種原因,真正辦成並堅持了十七年的只有樂益女中,為樂益,父親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財產。」(張允和:《張家舊事》)
一九一七年,張冀牖又舉家遷往蘇州。這是他祖父張樹聲的「舊署」之所在,也是他興學夢想的發軔之地。當時,能訂到或買到的所有報紙他都要看。像《申報》、《新聞報》、《蘇州明報》、《吳縣日報》等等。一旦他興了學,人們才知道他已經從各種瑣碎、片段、甚至藐遠不可考稽其真偽是非的消息裡拼湊出現代教育實務的藍圖,從制度到用品,從理念到文具,鉅細靡遺。
合肥四姊妹──張元和(嫁崑劇名伶顧傳玠)、張允和(嫁語言學家周有光)、張兆和(嫁小說家沈從文)、張充和(嫁美籍漢學家傅漢思)──恐怕是中國第一代也最不劍拔弩張的女性主義者。她們長遠和諧的婚姻關係和生活實質示範了一種獨特的女性意識:堅定自主,獨立自決。
張兆和溫柔地拒絕了胡適之代沈從文媒合的一節掌故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在這個不到二十歲的小姑娘眼中所見的胡適並非偉大的學者,而是愛管閒事且不能細膩體從人意的蛋頭。然而張兆和並未因此而上綱拒絕沈從文,她所堅持的祇是要自己拿主意,不為任何權威左右。
這裡有一首張兆和的七絕、一首張允和的五律,作此二詩之時,姊姊允和十四歲,妹妹兆和十三歲。題目是〈游鎮江北固山〉:
春風吹綠到天涯,遙望姑蘇不見家。
西下夕陽東逝水,叫人哪不惜芳華。(張兆和)
高山枕大川,俯視意茫然。
滄海還如客,凌波誰是仙?
江山欣一覽,帷讀笑三年。
擊楫情懷壯,臨風好著鞭。(張允和)
看見女兒,想見父親。一個散盡家財之後,並未建樹任何傳統定義之下所謂功業的世家子所影響的,又何止他自己的十個子女?

顶部
风露淡妆人





UID 300
精华 0
积分 0
帖子 127
阅读权限
注册 2003-11-2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7-27 19:5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寄所思

习书法如学诗词,起步多自临摹。到了一定阶段,多会沿袭自己喜爱的,习惯的,合乎自己个性的风格走下去。
点头.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顶部
风露淡妆人





UID 300
精华 0
积分 0
帖子 127
阅读权限
注册 2003-11-2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7-27 20: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寄所思

人言淺熟白香山,詩到誠齋莫浪漫。
知否淺從深處過,看來俗比雅猶難。
再次点头.
合肥四姊妹...神往+汗颜,有一个那样的父亲,处于那样一个时代,就好比大草原上纵马,貌似无路却又处处是路,那是一个对于女子来说混沌初开的年代,神往..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4-20 11:16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5.0  © 2001-2007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309 second(s), 6 queries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涉江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