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寄所思
蝶谷巫女


会员



UID 249
精华 1
积分 30
帖子 76
阅读权限
注册 2006-5-1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6-21 18: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寄所思

进入正题之前,先说个小故事,逗逗乐子。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若是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这五只猴子马上会被淋湿。
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马上水喷出来。每只猴子都淋湿了,每只猴子都去尝试了,发现都是如此。于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因为有水会喷出来!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换掉,换一只新猴子(称为A猴子好了)关到笼子里。这只A猴子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它四只旧猴子海揍了一顿。因为其它四只猴子认为新猴子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这新猴子去拿香蕉。
这新猴子尝试了几次,被打的满头包,还是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换掉,换另外一只新猴子(称为B猴子好了)关到笼子里,这只B猴子看到香蕉,当然也是马上要去拿,结果也是被其它四只猴子揍了一顿。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
后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人扁。这就是「传统」的由来。传统不去反省它,就不会有价值!
两汉以至于南北朝时代的七言,几乎都被视同无甚价值的里巷歌谣,或者是方便记忆而负载了文字教育功能的「凡将篇」「急就篇」等,即使在文人互赠之评语、联句之雅戏,也一律与诗无关。这几百年里,属得出张衡、曹植、鲍照已经很难得了。这是「七言不为诗」的一个香蕉传统。

顶部
莲若


会员



UID 1662
精华 5
积分 140
帖子 706
阅读权限
注册 2005-7-10
来自 北京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6-25 10:09  资料  个人空间  主页 短消息  加为好友  QQ
寄所思

讲的很生动,传统的东西不能动,大概就是这样子的......





朱弦一拂余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顶部
蝶谷巫女


会员



UID 249
精华 1
积分 30
帖子 76
阅读权限
注册 2006-5-1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7-10 10:4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寄所思

老姑娘總是見異思遷,時刻想著琵琶別抱。
最近在他網寫些雜文,對於上個世紀流寓港台的
舊詩作家有了興趣,寫了些雜文,一稿兩投於此。
請見諒!
一旦完成已經答應城版的那篇關於七言詩體變革的小小小小小論文,一定第一時間貼來。
───────────────────────────────
何南史,名九(下有一口字,音『九』),以字行。
南史原為監察院長于右任秘書,後任監察院四科科長,極有才,于右任每見客,必稱此君為「台灣第一大詩人」。時菲律賓有桂冠詩人某來台訪問,外交部迎賓單位遂出一策,使國府亦能遣一桂冠詩人以迓之。此計固佳,然孰為堪此「薦精」之士哉?
有以為非于右任不可當者,有以為于右任不可以此自樹立者,有以為當推舉選拔始能平眾議者;乃徵選桂冠詩人以十數,台省詩壇大老始緩其囂囂不平之氣。十人之中,自有何南史。
何南史有詩言及此事,瀟灑非常:
七歲能詩十八傳,
二三勁氣動山川。
今朝自把桂冠戴,
要與名流論後先。
此公瀟灑非凡,可從一詩見之。
國府於四零年代初,廣收海外僑界名公,欲斂人氣,時時邀約流寓東南亞之革命創黨元老訪台,壯其勢耳。邀來諸老,往往舁至新北投酒家,尋花不輟,宿柳家常。何南史有詩調之曰:
半壁江山南渡局,
四圍海水白頭春。
美人衾做英雄陣,
猶似當年不顧身。
──────────────────────────────
李漁叔,名明志,晚號墨堂,湖南湘潭人,少年時負笈東瀛,畢業於明治大學。曾任總統府秘書、行政院顧問、師大國文研究所教授。其《花延年室詩》自序有:「貴能以傳真之筆,寫無畏之情」「顛連道路,竄逐窮荒,讒慝困其心魂,饑寒累其身事,於焉噴薄,乃吐真詩。」之語,可見懷抱。
公曾有嘲選美詩及題百家書畫展二作,輾轉喝斥,煉句則極雅馴,值得細味。其不可及處,在於骨梗,於彼炫博襮妄、弄巧娛俗之輩,尤不假詞色。
感近事有作二首(錄其二)
金闕千燈擁翠鬟,萬夫鵠立候芳顏。
不曾犀甲迎潮去,直待蛾眉奏凱還。
未信人才輸寇盜,全憑脂粉壯江山。
南朝夢斷歌聲歇,玉樹重傳曉枕間。
題沈達夫同社百家書畫展
百家宗旨各殊途,良玉原難混珷玞。
忽有奇芬生翰墨,偶隨清夢到華胥。
祇今藝事規橅在,自昔儒流氣類孤。
珍重千秋名世業,莫持薄技向江湖。
漁叔先生亦有梅詩一首,題「作梅畫象」,氣格雍容平易,實難臻也。
嗟哉此士世稀有,我忽得之如趙璧。
常看古道照顏色,亦有歌聲出金石。
松老梅開石氣清,平生孤學晚能成。
深心且盡杯中物,冷眼誰爭世上名。
────────────────────────────────
曾克耑,曾克耑(1900-1976),字履川,福建福州人。曾受學于桐城吳北江先生之門,學詩、古文辭。詩學陶、阮、杜、韓、蘇、黃一路,遣字用事,堅而不枯,實而不腴。陳石遺曾謂:「近賢詩,清脆者多,雄俊者少,獨閩縣曾克耑履川,兀傲不群,可以走僵籍湜。」
這是轉用東坡〈潮洲韓文公廟碑〉(『追逐李杜參翱翔,汗流籍湜走且僵』)之語,把曾克耑的地位突顯出來了──在石遺老人看來──曾克耑的詩已經卓然一家,且獨領風騷,冠絕當時,而難有追步者。
曾克耑有《涵負樓詩》及《頌橘廬詩》刊行,纂有《曾氏家學》、《曾氏學訓》、《曾氏學乘三書》。先抄他一首〈磨墨〉醒醒筆,再說另一位巨匠。
磨墨
空際微馨若可聞,滃然一缽起玄雲。
龍蛇玉杵騰狂草,科斗金壺灑篆文。
迥斡乾坤寧異此,消磨日月欲何云。
是非丹素紛堅白,抱一還期守黑勤。
曾克耑也寫字,但是初不以書法名家。他的兒子們也從小學寫擘窠大字,據說是十分有天分的。沈尹默那首著名的〈觀履川家二童子作大字因贈〉,開篇「曾家兩童生馬駒,千里無事範馳驅。睛光炯炯照坐隅,法漆肌理玉不如。」就是形容曾克耑的兩個孩子的。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號秋明,又號聞湖蘧廬生,浙江吳興人。原本是一代書法大家。此公曾自述論書軌跡:初臨《耕霞館帖》,歷學鍾王至明清諸家楷書,後用力於《張猛龍碑》,及《大代華岳廟碑》。四十以後始攻行草,仿米芾,遍臨褚書。雖力追二王一路,出入唐宋各大家,然歸宗於褚,殆無疑義。他獨具隻眼,以曾克耑當為書界不世出的奇葩,諄諄誘之,期使鑽研鍛鍊,以成一代宗匠。是以前段行文提到的那首長詩,其實是寫給曾克耑看的。
然而曾克耑才大,行事慣不用力,曾經同沈尹默說:「我跟在你後頭寫字,越走越覺相去其遠;你勸我練字,是你有眼力;我若真練下去,就是我沒有眼力了。」這就是另一層的「走僵籍湜」。
曾克耑之雄俊,當從聰明來!此公論詩老姑娘能背得:「詩之能深者未必能雄,能健者未必能雅,雄而深,斯為真雄;健而雅,斯為真健。此固繆合而不可分。世之視浮囂為雄、粗獷為健者,不喻焉;疲心於字句之末,自足於其艱晦偪仄,而效縱橫悲壯之作為可以驚四座,不可適獨坐者,亦不喻焉。」然而,即便有沈尹默幾番金針相渡,他就是不肯戮力事之,拼一個「詩書雙絕」──是真不俗也!不過,這是青壯時代的事。人生還早著呢!
再錄沈尹默《勸履川學書》一首。
《勸履川學書》:
二王法一新,歐虞極其變。
繼志幹蠱才,卓爾唯登善。
遂立唐規模,猶承漢禪讓。
當時姜、薛儔,僅窺登善面。
氣骨輸高腴,風華恣輕茜。
栖梧文蕩碑,善堪點俗眼。
若無顏平原,此事誰取辦?
瘦金度金針,意佳筆則謾。
海嶽有大志,仍為李邕絆。
退谷於取神,貌遺何由見?
爾後更無人,趙秦非妙選。
描十失八,才長逾襪線。
槃槃曾公子,風力出強腕。
平時不作書,落筆如流電。
欲暢褚宗風,精意入提按。
淨几明窗底,為我費東絹。
不至竟不休,毋輕棄筆硯。
至於沈尹默為什麼看上曾克耑有大書家的潛力,說穿了很簡單:聰明善仿。遍臨諸體是幾乎所有大書家的學藝途徑,不是為了兼取眾家之所長,而是藉以獨知吾手之所短。唯其於遍臨過程之中才能親切體會自己所絕計不能模擬者。唯有長久而深切臨摹者方知:知所不能學,乃可不妄也。從曾克耑的詩路上,沈尹默看出他善仿與獨悟兼而有之的才份,因此再三再四地鼓勵、敦促。
然而藝術創造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之事。曾公晚歲流寓港台,也以書家見聞於世,在書界之地位,雖不能如沈尹默所許所期者,然其「橋到船頭自然直」(不是『船到橋頭』)的「隨遇而安」「隨境而化」,實堪稱「自誠而明哉,曾克耑!」

顶部
蝶谷巫女


会员



UID 249
精华 1
积分 30
帖子 76
阅读权限
注册 2006-5-1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7-12 11: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寄所思

再說說沈尹默的一首詩。
不問天成力,爭知物死生。
焦勞千瓣曲,拼得一身清。
氣漸偏懷故,毫輕似忘情。
籬東蕭瑟處,息壤倩誰耕。
這首詩應作於一九五五年,不著詩題,但是詩後有親題而未完成的小跋一,文曰:「略向無人處一吟/往者聞之乎聞之矣□尹默/乙未秋末有懷而」由於沒有題、沒有序,詩是以小草書寫在半張尺方習字紙上,字句全未塗改,看來似草藁不似草藁。這件小文物是夾在一本《劉石庵詩稿》的字帖裡輾轉流落到香港,在摩囉街骨董市場上賣出的。
沈尹默不以詩名家,所作多古體,載道之篇十八九,這一首無題的抒情五律可以說是個罕見有趣的例外。眼熟的讀者不需加注就能明白:這是一首詠枯菊的詩──至少是一首跟枯菊有關的感賦。所感者明,所賦者卻不得不令人有疑;為什麼沈公會忽然寫這樣一首詩呢?
從首聯看就覺得奇怪:是誰不問「天成」之力?是他自己倏然設問開篇嗎?可是通詩所瀰漫的就是無奈於「天實為之」的氛圍,僅有的一點點生機希望(『息壤』所喻者),還不知道該由甚麼人承啟,這是感慨之外,若有所待者。由於小跋未完成,也不知道後面有甚麼可資深解的話(或許根本沒有),是以只能從詩中求之。
義涉關隘的中間兩聯看來是完足的。頷聯說菊焦於萼上,不肯飄零溷落,這的確點出了詩人自己的懷抱,頸聯延伸這個感慨,復蕩出,讓自遣轉成懷人,屬對動蕩難得。然而仍無法解釋這首詩的動機。因為後人實在會懷疑:「略向無人處一吟」怎麼越看越像是跟人在對話?
直到最近一、二十年,有許多耆老開門出關,有的還稱健朗,能夠執筆為文,溯憶故舊,有的留下種種口述歷史的訪問記錄,出土的東西多了,彼此之間往往能聯繫出一些意義脈絡。其間有黃裳先生庋藏的一幅字在幾年前公開了,是一首詩,署題「李宣龔」之作。
李宣龔(一八六七~一九五二),字拔可,號觀槿,齋號墨巢,有《碩果亭詩》傳世。由於老姑娘並沒有讀過這個集子,不知道李宣龔寫給黃裳的這首詩是否也收錄在其中。詩是這樣的:
隨處皆人力,休云菊自生。
請看終歲事,猶待一霜清。
俯仰從吾性,蕭疏倍有情。
若無灌園婦,誰代老夫耕。
這是一首隨興、俏皮、充滿愉悅之感的小品。詩後題:「園菊得花喜而作此/黃裳先生雅正□李宣龔」。
把這一首搬到沈尹默那一首的旁邊兒就清楚多了。沈尹默大約也得了一幅拔可老人的「喜作」,所以他的那一首是和作,祇不過是「追和」,算一算,沈公寫此詩時拔可老人已經過世三年,怪不得有「往者聞之乎聞之矣」的話。這時再仔細體味,菊焦之喻便非徒自況,也是用來盛讚拔可老人卓犖不群的人格了。
這是一首酬答、詠志、懷人兼弔亡的五律,祇憑一篇未完成的小跋文,的確解不了那麼多。

顶部
莲若


会员



UID 1662
精华 5
积分 140
帖子 706
阅读权限
注册 2005-7-10
来自 北京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7-13 19:31  资料  个人空间  主页 短消息  加为好友  QQ
寄所思

真的是一个精彩的帖子,有故事,有注解,还有好诗.
几个人的诗都好:
美人衾做英雄陣,猶似當年不顧身。
两首咏菊的五律都很喜欢.
前辈常来,从这个帖子又长了很多学问.
我也找找着几个人的诗来看看...........





朱弦一拂余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顶部
蝶谷巫女


会员



UID 249
精华 1
积分 30
帖子 76
阅读权限
注册 2006-5-1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7-14 10:5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寄所思

[这个贴子最后由蝶谷巫女在 2006/07/14 12:25pm 第 1 次编辑]

浙江大學教授毛谷風於今年六月剛編成《近百年七絕精華錄》,由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老姑娘手快,搶得一本。看看有選得出色的,有選得勉強的,有選得不知緣故的,捧讀之餘,得吟詠之趣少;發思古之情多。
卷中收楊宗乾(一八八八~)七絕五首。毛教授題介:「四川彭縣(今彭州市)人。有《近仁堂詩草》。餘不詳。」所選楊氏之作的前四首是〈戊寅春暮感懷金陵〉,第五首是〈聞長沙大火感賦〉,可見詩人襟抱。〈聞長沙大火感賦〉詩云:
無借寇兵賫盜粱,竟將一炬付三湘。
祝融含笑賈生哭,虜騎何曾過岳陽。
詩平淺無別韻,怨悵實深。這是對於當局抗日作戰一旦失利便採焦土政策的萬分不滿。然而以詩論,還是另一聯值得翫味──而且一旦翫味,便容易忘了國仇家恨──這倒是可貴的詩教。
可能是趙枚功的句子:
一燎千村同燼後,半昏群岫獨歸前。
同樣是詠長沙大火,這一聯便蘊藉深沈得多。但是也引起爭議。詩人李漁叔與吳萬谷為半生詩友。吳氏籍長沙,於兵燹中大火棖觸獨深,故極稱賞趙枚功之聯。然而李漁叔卻有不同的看法。
李以為;此聯落句有一個隱藏的主詞,也就是「獨歸」之人,即句中有一個我在──獨歸者,我也。倘或以此推之,則出句之「同燼後」是不是也該有一個隱藏的主詞呢?可是,就已經寫定的句子研判,「同燼後」只能以「千村」為主詞,而與落句的結構不同。
但是吳萬谷的看法不同。他認為「同燼後」自是劫餘之意,若說有甚麼隱藏的主詞,便是千村劫餘之人。這裡的人,也是無須明白指出的。出句詠劫火中受創之黎庶,落句詠戰陣中未歸之離人;並無不穩之處。這樣說法,兩造都是菩薩;所悟言者,老姑娘實不能分勝負。
這就要蕩開去說一小段廢話了。老姑娘幾年前曾受教於Zygmunt.Frajzyngier門下,同門師兄姊都叫他「Ziggy」。Ziggy是研究chadic language的專家,在非洲語言學界裡很有名。應該超過八十歲了,高瘦精實的波蘭猶太老紳士,現在還打網球,幾乎每一分鐘都在思考語言的問題,而且老姑娘相信他從十八歲開始研究唸書時就是這樣了。他對於要搞懂「語言到底是為什麼會這樣」的熱誠,讓我覺得他就是個詩人!
Ziggy很喜歡老姑娘,本來一直想要引誘我跟他去研究非洲語言,他的理由是「許多非洲語跟中文一樣也有聲調,妳一定可以勝任。」怎麼會提到Ziggy呢?因為他在我們這一行裡有句名言:「所有的句子唸三次之後都是對的。」將趙枚功的這一聯唸個三次,則李、吳二位的兩種解法就都對了!
趙枚功七律天成,對仗深穩,其巧聯往往能窮經史語而不見用力,也常因聯之麗而奪詩之豔。枚功好聲色,穿花扶柳無間,最喜於鶯燕環伺之際,鋪紙濡毫,問名騁思,以嵌字聯為贄,以博一媚。某日宴會章臺,有欲難之者,招一瘦馬行歌侑觴,三巡,瘦馬請枚功賜聯,允之,問其字,曰:「青青。」
「青青」二字何以嵌入一聯的上下句中呢?
枚功略事沈吟,一揮而就。其詞曰:
清斯濯纓,奚取乎水?
倩兮巧笑,旁若無人。

顶部
城南





UID 3
精华 4
积分 122
帖子 1473
阅读权限
注册 2002-5-5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7-15 03: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寄所思






念我平常时,悔恨从此生。
顶部
莲若


会员



UID 1662
精华 5
积分 140
帖子 706
阅读权限
注册 2005-7-10
来自 北京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7-15 09:51  资料  个人空间  主页 短消息  加为好友  QQ
寄所思

[这个贴子最后由城南在 2006/07/16 06:32am 第 2 次编辑]

转点资料大家看看

于右任写在略阳的四首诗
1918年胡景翼等组织陕西靖国军,并派王玉堂(字子元)为专使赴上海迎接于右任先生回陕主持,8月,于就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
  1922年,以于右任先生为总司令的陕西靖国军,在军事上受挫后,先生离陕辗转返沪,途经略阳时写有四首记行诗。抒发了先生虽兵败犹忧国忧民的不已壮心和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诚挚情感。
  先生一行从白水江乘船沿嘉陵江上游顺水而下,入略阳境内。在蜿蜒曲折的嘉陵江上,看到了秦蜀古栈道,看到了荒城上的战垒,以及挂在山崖上青青的桐籽,心头平添了几分愉悦。沿途绮丽的风光,激发了先生的诗情。《略阳》这首诗,充分体现了先生在逆境中坚韧、乐观的革命精神。
  山山看不断,曲折入嘉陵。
  兵挫心犹壮,途长气益增。
  荒城添战垒,孤艇载诗僧。
  桐树青青实,崖前挂几层。
  当年代办邮政的过载行、复兴行的惠从武为先生一行找船,先生有墨宝和照片题赠。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原略阳县政协副主席、县文化馆馆长惠庭祜(从武之子)先生曾出视珍藏的于先生美髯小照一帧,背面有于先生草书题诗《白水江》一首。
  白龙江头未了僧,孤舟一夜入嘉陵。
  云封蜀道无今古,鬼哭周原有废兴。
  野渡招摇村市酒,荒城出没戌楼灯。
  阳平关下多雷雨,净洗西南恐未能。
  先生一行乘船行至略阳县城,适逢大雨,船至县城水西门江边乌龙石,被县厘金局缉私捕凶的驻警扣住。第二天,哨卡向厘金局长任霈枝禀告:“有船自白水江来,船上数人,说商非商,说军非军,说官非官,如何处置。”任闻讯立刻赶到江边,进船认出于公。因任一向敬重先生学养人品,在船中向先生倾诉敬慕之情后即命令哨卡“立刻开舟放行”。目送于右任先生船只远去始行回局。任事后多年与家人偶尔谈及此事,常感叹到:“第二天省上已把于右任经略阳入川事通报到陕西镇守使署吴新田处,吴派骑兵连夜赶到略阳堵截。”问到任,其堂皇支吾过去。因任系老同盟会员,属冯玉祥先生旧部,直系吴新田每无可奈何,于公一入四川,便离开了北洋军阀控制的范围,所以他在略阳时,心情是十分不安的。读以下三首诗,仔细玩味,便可了然。
  《略阳滞雨咏权德輿》
  丞相风流水石间,略阳遗迹貌难攀。
  诗开元白当时体,雨湿西南不断山。
  江诸瑶琴思往往,钓台明月自闲闲。
  孤舟冷落长征客,一夜怀人鬓欲斑。
  權德輿(公元758一818年)唐宪宗时官拜礼部尚书门下平章事,在相位三年,后徒刑部,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元和十三年八月,薨于洋之白草(今洋县),后迁葬其故里秦安。
  《嘉陵江上看云,歌赠子元、省三、陆一》
  云如蒸气岩前起,山似馒头石似米。
  如舷而歌歌未终,雨打孤蓬衣如洗。
  风风雨雨断客肠,从亡诸子俱凄凉。
  关山百战逾秦陇,舟车经月道雍梁。
  噫吁嘻:
            
  奇云忽聚忽飞散,峭壁时隐时出现。
  客心如海复如潮,鹃声似续还似断。
  无平不陂往不复,有酒一樽诗一卷。
  醉后愤愤呼苍天,顿足踏破嘉陵船。
  云引愁心雨引泪,嘉陵江上话昔年。
  龙门浪急鼋鼍吼,华岳云埋鹰隼骞。
  闻道忘身生命贱,孤军苦战岁时迁。
  灾深饿殍横三辅,痛剧国疡泣九泉。
  子弟前赴争后继,父老壶浆半含涕。
  将军敌血举义旗,中道反戈先变计。
  谁信李陵报故人,羞为于禁污家世。
  甑已破矣难苟全,秦无人焉望空祭。
  不哭途穷哭战场,一龙一蛇一螳螂。
  云横秦岭关门锁,梦落周原战垒荒。
    当年与先生同行的先生好友王陆一(原名天士)工诗词,曾笺注《右任诗存初集》。当时也写有《略阳滞雨与右任先生同行》七言绝句一首。
  浪憾空江意未平,江云如墨逼船生。
  深夜感事兼怀友,听尽孤蓬急雨声。





朱弦一拂余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顶部
莲若


会员



UID 1662
精华 5
积分 140
帖子 706
阅读权限
注册 2005-7-10
来自 北京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7-15 20:18  资料  个人空间  主页 短消息  加为好友  QQ
寄所思

谢谢前辈,已经改过了





朱弦一拂余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顶部
蝶谷巫女


会员



UID 249
精华 1
积分 30
帖子 76
阅读权限
注册 2006-5-1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7-15 22:1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寄所思

蓮若姊姊或者本版任何一位兄台倘或再稱老姑娘一聲「前輩」,
老姑娘就去瘦身拉皮塑型減肥致死!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3-29 16:10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5.0  © 2001-2007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6286 second(s), 6 queries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涉江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