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寄所思
胡子


会员



UID 414
精华 0
积分 0
帖子 128
阅读权限
注册 2005-7-10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6-8 21: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寄所思

拂柳?
催帆?
似乎有些斧痕,与全词的流畅自然的特色有些区别。。
我也是瞎说,楼主不要打我啊。。
晕。。
莲若!!你小子跑哪去了??

顶部
蝶谷巫女


会员



UID 249
精华 1
积分 30
帖子 76
阅读权限
注册 2006-5-1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6-9 11:1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寄所思

拜讀領識!好多體會,正反芻中,一下子還真倒不出來呢!

顶部
城南





UID 3
精华 4
积分 122
帖子 1473
阅读权限
注册 2002-5-5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6-9 15:4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寄所思

晕,莲若贴了那么多过来,很不错,很节省大家功夫。要是能尽量和巫女前辈所贴的论诗绝句关系紧密就最好了,比如说仅贴其中的曹丕的那一节。以后巫女前辈的诗论到哪里,我们再整理相关部分好了。
巫女先生,翘首企足以待先生的“小小小小的論文”





念我平常时,悔恨从此生。
顶部
剑无锋


会员



UID 481
精华 0
积分 0
帖子 6
阅读权限
注册 2006-6-13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6-13 15: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寄所思

问好楼主...
好些个看得费劲,自卑中...

顶部
蝶谷巫女


会员



UID 249
精华 1
积分 30
帖子 76
阅读权限
注册 2006-5-1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6-14 10:1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寄所思

[这个贴子最后由蝶谷巫女在 2006/06/14 12:15pm 第 1 次编辑]

出差回來啦!
論詩絕句之不知凡幾
鬥律精嚴似鬥茶,蘇煎竹瀝詎稱家﹡?
別裁絕思無時樣,一入仙山不問花。

﹡江休復《江鄰幾雜誌》:「蘇才翁與蔡君謨鬬茶,蔡茶精,用惠山泉;蘇茶劣,改用竹瀝水煎,遂能取勝。」

顶部
波心荡


会员



UID 146
精华 1
积分 0
帖子 323
阅读权限
注册 2005-9-3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6-15 09:1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寄所思

我只看。。我是无聊写诗感觉跟着感觉走这一派别的。。。

顶部
蝶谷巫女


会员



UID 249
精华 1
积分 30
帖子 76
阅读权限
注册 2006-5-1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6-15 21:4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寄所思

先來貼一點,算是抛砖引玉罢??
这是《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五》上一则很常见的事典: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因共作了语。顾恺之曰:「火烧平原无遗燎。」桓曰:「白布缠棺竖旒旐。」殷曰:「投鱼深渊放飞鸟。」次复作危语。桓曰:「矛头淅米剑头炊。」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曰:「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
这一段记载说明了甚么呢?除了最后一位发言、原先并未应邀参加这一场语文游戏的、不知名的参军所答的两句五言之外,我们可以发现:一人一句、每句七言、句句用韵,这就是南北朝时代通行的「七言」的用处。
在还不被视为「诗」之一体的时候,「七言」是这样的一个玩意儿。有意思的是:这个游戏一开始的时候就是柏梁台联句,谢安家咏雪也是这么个意思、这么个格局。鲍照之前,七言尚未被赋予诗的规模,留下来的除了里巷歌谣,就是加诸于三字人名之上的四字诨号、谜语、文字教材、以及前引《世说》上桓玄等人这样的语文游戏。
「七言诗」为什么发生得晚?因为它大部分的时候都在笑趣声中出现。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背景。

顶部
城南





UID 3
精华 4
积分 122
帖子 1473
阅读权限
注册 2002-5-5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6-16 11:4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寄所思



QUOTE:
下面引用由蝶谷巫女2006/06/14 10:11am 发表的内容:
出差回來啦!
論詩絕句之不知凡幾
鬥律精嚴似鬥茶,蘇煎竹瀝詎稱家﹡?
別裁絕思無時樣,一入仙山不問花。
﹡江休復《江鄰幾雜誌》:「蘇才翁與蔡君謨鬬茶,蔡茶精,用惠山泉;蘇茶劣,改用竹瀝水煎,遂能取勝。」

末句殊是难解。犹望先生指点一二。





念我平常时,悔恨从此生。
顶部
城南





UID 3
精华 4
积分 122
帖子 1473
阅读权限
注册 2002-5-5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6-16 13:2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寄所思



QUOTE:
下面引用由蝶谷巫女2006/06/15 09:45pm 发表的内容:
这是《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五》上一则很常见的事典: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因共作了语。顾恺之曰:「火烧平原无遗燎。」桓曰:「白布缠棺竖旒旐。」殷曰:「投鱼深渊放飞鸟。」次复作危语。桓曰:「矛头淅米剑头炊。」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曰:「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
这一段记载说明了甚么呢?除了最后一位发言、原先并未应邀参加这一场语文游戏的、不知名的参军所答的两句五言之外,我们可以发现:一人一句、每句七言、句句用韵,这就是南北朝时代通行的「七言」的用处。
在还不被视为「诗」之一体的时候,「七言」是这样的一个玩意儿。有意思的是:这个游戏一开始的时候就是柏梁台联句,谢安家咏雪也是这么个意思、这么个格局。鲍照之前,七言尚未被赋予诗的规模,留下来的除了里巷歌谣,就是加诸于三字人名之上的四字诨号、谜语、文字教材、以及前引《世说》上桓玄等人这样的语文游戏。
「七言诗」为什么发生得晚?因为它大部分的时候都在笑趣声中出现。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背景。

这个话题著实是大。能不能开一个新贴大家都跟着搬运过去?
七言起源,莫衷于是。从越人歌到楚辞,大量的七言句充斥于内,但这些七言句里带有语气词的极其之多。真正大量创作七言诗乃自鲍参军始。应当说是到了唐代,人们才真正发掘出了七律这种形式端正工稳的特殊美感,才有七律之大行于世至今。
先生所举的这个例子我看是处于这样一种状况,魏晋最好风雅空谈,家人、朋友(殷、桓成为政敌是谢安殁后的事)闲谈之际,既不可太正经,但最好仍能保持诗一样的风格如字数,用韵等。在这种情况七言的长度,节奏正好,比如打油诗多是七句,好像有人考证分析过为什么七言要比六,八,九言更适合承担这种口语与诗之间的联系角色,不过我不记得是谁了。最后那位参军,我估计他不是不想用七字句,实际上是他那两句的内容用七言容纳不下。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注意第一句:與兒女講論文義。内集的目的是为了讲论文义,这种自家人的对答之间应当也是口语为主。假设谢安问的是:雪何所似?谢朗答曰:撒盐可拟,谢道韫答曰:柳絮风起。这不是更像联诗么。因此我觉得他们应该还没有自觉的意识用七言来作诗或联诗。只是出于本能而采取了这样一种类似联句押韵的方法以作介于正式与非正式之间的问答。






念我平常时,悔恨从此生。
顶部
胡子


会员



UID 414
精华 0
积分 0
帖子 128
阅读权限
注册 2005-7-10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6-6-16 20:5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寄所思

我没有二位那么多的古文学识,只是凭个人感觉凑个小趣儿,毕竟花儿虽好,也得绿叶相持不是?
七言诗出现得晚,原因有二:
一,音律方面:古诗先为诗经四言,后以楚辞的杂句,而到了汉朝,真正在民间流行起来的,却是乐府.而当时的士子已经发现,对于诗而言,五言诗在音律的质感和美感上要强于四言诗,在规则上,诗中每句字数相同,则更容易和谐.整体效果极佳.所以,对音律美感的追求,是五言诗得以发展的前提.毕竟,诗要以美为前提的.老杜说自己的风格是"沉郁顿挫",而事实上,七言诗的音律感更胜于五言诗.那么,在诗的发展中,在民歌,乐府具备了思想和深度的同时,是否也应在形式上更上一层楼呢?而七言诗的发展,与这种形式美的提出好像不无关联.
二,突破,宋朝词道大兴,想是因为无法在诗方面超越唐朝,那么,反过来推断,五七言诗的盛起,是否也源于这个原因呢?
秦后很少人写诗用四言,倒是杂句较多,骈句四六加上那个语气词!乐府的兴起,从侧面可以看出五言诗的优势所在!想来七言也是这样.事物的发展总是这样,从简单到复杂,从自然到严谨,即然无法在内容上再进一步,为何不再形式上独开一面呢?这不仅是诗,也是文学史上常用的方法.
按现代说法是,另起一行!
胡子胡说,汗..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4-27 09:51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5.0  © 2001-2007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930 second(s), 6 queries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涉江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