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少年听戏
刘唐


会员



UID 671
精华 0
积分 0
帖子 7
阅读权限
注册 2004-4-23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4-7-12 02:0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少年听戏

  对于老一辈的戏迷来说,提起年轻时看戏的经历,大多都会口若悬河。什么四大须生,四大名旦,花脸三杰,武生泰斗,谈论起来眉飞色舞,比今天的追星族谈四大天王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余生也晚,那些个老艺人的精彩演出是赶不上了。况且,京戏的热度也不能和过去相比,甚至,还到了需要挽救的地步,想到剧场看上几出戏也不是那么容易了。即使如此,少年时仅有的那么几次听戏经历,还是让人记忆深刻。
  
  第一次听戏,大概是五六岁的样子。那时我家还住在西城区辟才胡同,就是过去咸丰年间顾命大臣肃顺曾经住过的地方。我家对面的跨车胡同,进去不远就是齐白石的故居。在西边的西养马营胡同里,有一座西养马营工人礼堂,我随着祖父母到那里听过一出《桃花村》。其实那会还小,根本已经记不得戏名了,但是内容大致还记得一些。可能是因为《水浒传》的印象比较深刻,对那出戏里的小霸王周通抢亲的情节,还是依稀记得的。《桃花村》和《花田错》情节类似,但略有不同。《花田错》是以花旦为主,表现得是丫环春兰,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多演此戏。《桃花村》则加入了花和尚鲁智深大闹桃花村,痛打醉入销金帐的小霸王。这出戏是一出喜剧,也是出闹剧,过去曾有《花田八错》的称法,取其错进错出,颇具戏剧性。当然,这些都是后来所了解的了当时记忆最深的却不是戏的本身,而是我跑到戏台前去大出洋象。原来,头回去看戏的小孩儿过于兴奋了。我根本就坐不住,只觉得戏台上的人物十分有趣,就趁家人不注意,不声不响地溜到了戏台底下。因为是小孩儿,个子又矮,所以也没人管我。我趴在戏台前津津有味地看着,当时的一个场面是老家人和小姐丫环在台上走场,当那个扮老家人的演员走到我眼前时,我冲着上面大喊:“老头儿,老头儿”。当时还觉得奇怪,为什么那个老头儿不理我。不知喊了多久,后来我似乎还要爬上戏台去揪那个老头的胡子。可能台下的观众实在受不了我的取闹了,记不得是喊了我爷爷来还是有人把我给提拉回去了。虽然免不了要挨顿数落,但是这第一次听戏,却是一次欢快的经历。
  
  后来上小学以后,随家人在西单剧场看过几出。记得有有《三岔口》和《三打桃三春》,这两出戏都是武戏。《三岔口》里面任堂慧和刘利华二人的一段摸黑打斗大多数人都看过,十分经典。《三打桃三春》具体的情节我已记不太清了,大意描写的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把兄弟郑子明到桃三春的瓜地偷瓜,被桃三春发现,一语不合就动起手来。哪知这个大花脸却打不过这个小姑娘,结果却是好的,不打不相识,郑子明最后和桃三春喜结良缘。桃三春的父亲登场时笑声不断,原来这是个丑角,又老又丑,且还是个半身不遂。如此身子骨打起一套拳来怪模怪样,让人忍俊不禁。就是这样,打起架来郑子明等人也不是对手。这两场戏十分的热闹,但是记得那次是坐在后排,只能是看了个大概。
  
  在西单剧场看过的最深印象的一出是《梁红玉》。《梁红玉》是尚派戏,讲述的是身在青楼的梁红玉帮助贫寒的韩世忠投军抗敌,后来又亲自追随韩世忠到前线,组织了一支娘子军共同抵敌金兵。其中击鼓一段是戏的高潮,梁红玉击鼓助阵,韩世忠与金兀术的水军在黄天荡进行一场恶斗,最后杀得金兵大败。此戏文武带打,精彩纷呈。
  
  偏是我这次看戏又不老实,虽然这回没有跑到戏台底下,却是又跑到了台后。戏看到一半时不知怎么闲不住,遛跶到了边幕的场面(乐队)旁边。看着那几个人有的拉琴,有的敲锣打鼓,觉得甚是新鲜,结果这后半出戏我就是在边幕看完的。戏台上的演员结束一段表演时大多是一个亮相,然后大幕拉上,这些演员也就不再摆架式,有的还说笑几句,然后从边幕撤下。换道具背景的工作人员紧接着去布置,这些场景平时轻易的不能看到,我在那里看着也饶有兴趣。还是因为是小孩子,乐师也好,演员也罢,都没有让我躲开。我也就心安理得在那里站着看完这场演出。现在回想,小陔子还是很有优势,不但无知无畏,且大们们都不会与之计较,因此能到处闲诳,能看到一些平常难得一见的场面。要是搁在现在,即使我还想随处瞎串,恐怕人家也早就来轰我了。
  
  除了在剧场,还有一次听戏是在邮电医院对过的老年之家。当时,放学后一路玩闹,路过老年之家时听到里面有开戏的声音。由于我以前还听过几出戏,对戏有了些兴趣,于是我就是钻到了里面进看热闹。一间平房内坐着十几个老者,有操琴的,也有正在演唱的。现在回想,当时唱的是一出《乌盆记》,一名清瘦的老者站在当中饰刘世昌。一边坐着个胖老头,除了击打单皮外,还兼着饰演张别古。刘世昌是个商人,回乡时遇雨,路过赵大的盆窑,借宿一宵。却不料被赵大夫妇谋财害命,火烧尸体后做成了一个乌盆。刘世昌阴魂不散,后随着向赵大要帐的老汉张别古回到家中,求张别古到包公那里替他伸冤。此戏也叫作《奇冤报》,唱工繁重。老者们虽然都是票友,但唱起来还是很认真,精神饱满,象模象样。我也在那儿站着过了回戏瘾。戏迷如此痴迷于戏,每时想起,还颇为不解,看来人生如戏,戏亦如人生这句话真是不假。痴迷于戏其实也就是痴迷于这个喧热的人生。
  
  稍后一二年,还是跟祖父母去长安大戏院看了一场《铡判官》,那时的长安大戏院还没有搬家,就在西单十字路口把角上,以后因为拆迁才搬到了建国门。《铡判官》也叫《探阴山》,这出戏是一出鬼戏。柳金婵与父母观灯失散,被屠户张宝害死,掳去了首饰。恰巧柳的表兄颜查散经过,被差官误认作贼人捉住。县令不分青红,颜查散屈打成招,被判了死罪。颜母告到了开封府,包公为查明案情,下到阴间去访问。谁知五殿判官是张宝死去的娘舅,为保外男,判官私改生死薄,却被油流鬼无意中发现。后包拯查明此事,铡了判官,为柳金婵颜查散明冤雪恨。
  
  这出戏因为涉及鬼神,解放以后几乎绝迹于舞台,八十年代才重新可以演出。著名京剧演员裘盛戎擅演此戏,其中望乡台一折的大段唱腔堪称经典。只是当初裘早已逝世,他的弟子也是著名的演员方荣翔尽得乃师绝学。我虽然早已记不得当时是否看得是方荣翔的表演,但因为长安大戏院多是名角,况当时方荣翔还是鼎盛之时,我总以为那就是方荣翔。眼花耳热之际,还会向人吹嘘我好象也看过方荣翔的戏呢。几年后,方荣翔不幸因病去世,想再看一代名伶的表演也不能再得了。想起来真是让人惋惜,而自从那次看戏之后,我也有将近十年再也没有进过一次剧场,童年的舞台也就如此过去了。。
  
  
  再进剧场,已是十年后,我也快十八岁了,祖父已退休回到郊区,祖母多病,当初一同听戏的回忆也渐渐模糊。而此时的京剧却是更加地凋零,观众少得可怜。但值得欣慰的是,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员也成熟了起来,于魁智,张建国,赵葆秀,孟广禄等人已经很有名气。出于对奚派的喜爱,我在护国寺人民剧场看了青年奚派老生张建国的两出戏:《火烧连营》和《珠帘寨》。
  
  后四大须生之一的奚啸伯以唱悲剧为特色,他学自前四大须生之一的言菊朋,又根据自身的特点,博采众长,成就了自己的特点。我曾听他的录音演唱《哭灵牌、白帝城》,也就是《火烧连营》中的两折,唱腔婉转悲凉,真是如泣如诉,把刘备失弟与临终的悲伤尽皆表现,堪为绝唱。其《范进中举》中秋风落叶一段也是脍炙人口。张建国我曾在电视中听过他的演唱,感觉不错,颇得奚派的神韵。这次到人民剧场就是特意来听他的《白帝城》,准备和奚啸伯相比较一下。
  
  那时的票价十分的便宜,前排才五元一张,后排有三元两元的。我买了一张两元的票,进去后,戏已经开演了,剧场中却只有三成左右的上座。前排有一些年轻的学生,其中很多还是外国人。寻摸了一会儿,看前排依旧很空,我就从我两元的座位挪到了头几排,果然看得很真切,而这些位子看来也不会有人再来了。虽然上座不好,但张建国却十分的卖力,没有丝毫地懈怠。除了偏爱奚派的唱腔,这种卖力气也是后来我一直比较喜欢张建国的原因。张再加上年轻,从哭灵,出战,兵败到白帝城托孤,唱段很多,火烧连营时还有些摔打戏,但张建国自始到终精神饱满。虽然哭灵一段感觉不如奚啸伯苍凉悲戚,但年轻人的戏依然好看。比起来某些所谓的名家,那臃肿的身段,老迈的扮相,我还是十分地满意。
  
  《珠帘寨》是唐末沙佗国王李克用出兵助朝庭攻打黄巢起义军的一段故事。其中最有名的一段唱腔即是:昔日有个三大贤,刘关张结义在桃园。我最早听得是余叔岩的录音,奚派并没听过。此戏颇有些幽默色彩,堂堂的沙佗国主李克用自谓英雄盖世,死活不肯出兵助唐,但没想到他却是一个“妻管严”。最后唐使者搬出李的两位夫人劝说李克用出兵,李还不肯,结果挨了夫人的嘴巴子。二夫人亲自挂帅,却点李克用为先锋,李不敢不从。当身边的老军嘲笑他时,他却唱道:怕夫人的真不少,沙佗国我是头一名。看来中国人深通曲线救国,硬的不成,从夫人那里着手,正好戳到了一些老爷们的软肋啊。张建国的表演亦很精彩,如今,又是十多年过去了,回忆起那两次听戏,还仿佛是在昨天似的。

顶部
城南僧





UID 197
精华 0
积分 5
帖子 4767
阅读权限
注册 2003-5-3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4-7-12 02: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少年听戏

严重支持原创。。。版主不肯抛头露面,代为精一下。





世事由天不由我 平生责己莫推人
顶部
清蓉





UID 880
精华 0
积分 1
帖子 1656
阅读权限
注册 2002-11-29
来自 靜荷居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4-7-13 12: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少年听戏

这回版主也是粉墨登场:)
京剧一窍不通,文章写得蛮好看。





尋芝問畫師 向君心上覓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5-2 07:59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5.0  © 2001-2007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0790 second(s), 7 queries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涉江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