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论坛】 » 【思无邪,学有涯】 » 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转】


2011-12-13 22:08 莲若
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转】




     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用理解来引导人,顶多能叫人知道那件事应该做,那件事怎样做法,却是被引导的人到底去做不去做,没有什么关系。有时所知的越发多,所做的倒越发少。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样东西,可以说是一种催眠术,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
     情感的性质是本能的,但他的力量,能引人到超本能的境界;情感的性质是现在的,但他的力量,能引人到超现在的境界。我们想入到生命之奥,把我的思想行为和我的生命迸合为一,把我的生命和宇宙和众生迸合为一,除却通过情感这一个关门,别无他路。所以情感是宇宙间一种大秘密。

情感的作用固然是神圣,但他的本质不能说他都是善的,都是美的。他也有很恶的方面,他也有很丑的方面。他是盲目的,到处乱碰乱迸。好起来好得可爱,坏起来也坏得可怕。所以古来大宗教家、大教育家,都最注意情感的陶养。老实说,是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丑的方面渐渐压伏淘汰下去。这种工夫做得一分,便是人类一分的进步。
     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就是艺术。音乐、美术、文学这三件法宝把“情感秘密”的钥匙都掌住了。艺术的权威,是把那霎时间便过去的情感,捉住他令他随时可以再现;是把艺术家自己“个性”的情感,打进别人们的“情阈”里头,在若干期间内占领了“他心”的位置。因为他有恁么大的权威,所以艺术家的责任很重。为功为罪,间不容发。艺术家认清楚自己的地位,就该知道:最要紧的工夫,是要修养自己的情感,极力往高洁纯挚的方面,向上提絜,向里体验。自己腔子里那一团优美的情感养足了,再用美妙的技术把他表现出来,这才不辱没了艺术的价值。

2011-12-13 22:09 莲若


     向来写情感的,多半是以含蓄蕴藉为原则。像那弹琴的弦外之音,像吃橄榄的那点回甘味儿,是我们中国文学家所最乐道。但是有一类的情感,是要忽然奔迸一泻无余的。我们可以给这类文学起一个名,叫做“奔迸的表情法”。例如碰着意外的过度的刺激,大叫一声或大哭一场或大跳一阵,在这种时候,含蓄蕴藉是一点用不着。例如《诗经》: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莪》)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黄鸟》)
     前一章是父母死了,悲痛到极处。“哀哀……劬劳”八个字连泪带血迸出来。后一章是秦穆公用人来殉葬,看的人哀痛怜悯的情感,迸在这四句里头,成了群众心理的表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是荆轲行刺秦始皇临动身时,他的朋友高渐离歌来送他,只用两句话,一点扭捏也没有,却是对于国家、对于朋友的万斛情感,都全盘表出了。
     古乐府里头有一首《箜篌引》,不知何人所作:据说是有一个狂夫,当冬天早上在河边“被发乱流而渡”,他的妻子从后面赶上来要拦他,拦不住,溺死了。他妻子做了一首“引”,是: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
     又有一首《陇头歌》,也不知谁人所作,大约是一位身世很可怜的独客。那歌有两叠,是:
     陇头流水,流离四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
     这些都是用极简单的语句,把极真的情感尽量表出;真所谓“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你若要多著些话,或是说得委婉些,那么真面目完全丧掉了。

陟彼北芒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阙崔巍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五噫歌》)
     这一首是后汉时梁鸿做的,满肚子伤世忧民的热情,叹了五口大气,尽情发泄,极文章之能事。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曲》)
     这类一泻无余的表情法,所表的什有九是哀痛一路。这首歌却是写爱情,像这样斩钉截铁的赌咒,正表示他们的恋爱到“白热度”。

正式的五七言诗用这类表情法的很少,因为多少总受些格律的束缚,不能自由了。要我在各名家诗集里头举例,几乎一个也举不出。(也许是我记不起)独有表情老手的杜工部有一首最为怪诞。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结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凡诗写哀痛、愤恨、忧愁、悦乐、爱恋,都还容易;写欢喜真是难。即在长短句和古体里头也不易得,这首诗是近体,个个字受“声病”的束缚,他却做得如此淋漓尽致!那一种手舞足蹈的情形,读了令人发怔。据我看过去的诗没有第二首比得上了。
     此外这种表情法我能举得出的很少。近代人吴梅村,诗格本不算高,但他的集中却有一首,确能用这种表情法。那题目我记不真,像是《送吴季子出塞》。他劈空来恁么几句:
     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消魂别而已!君独何为至于此?生非生兮死非死,山非山兮水非水。……
     他送的人叫做吴汉槎,是前清康熙间一位名士,因不相干的事充军到黑龙江,许多人替他叫冤,都有诗送他,梅村这首算是最好;好处是把无穷的冤抑,用几句极粗重的话表尽了。

词里头这种表情法也很少,因为词家最讲究缠绵悱恻,也不是写这种情感的好工具。若勉强要我举个例,那么辛稼轩的《菩萨蛮》上半阕: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是长安,可怜无数山。……
     这首词是在徽、钦二宗北行所经过的地方题壁的,稼轩是比岳飞稍为晚辈的一位爱国军人,带着兵驻在边界,常常想要恢复中原。但那时小朝廷的君臣都不许他;到了这个地方,忽然受很大的刺激,由不得把那满腔热泪都喷出来了。
     吴梅村临死的时候,有一首《贺新郎》,也是写这一类的情感,那下半阕是:
     故人慷慨多奇节,恨当年沉吟不断,草间偷活。艾灸眉头瓜喷鼻,今日须难决绝,早患苦重来千叠。脱屣妻孥非易事,竟一钱不值何须说。……
     梅村因为被清廷强奸了当“贰臣”,心里又恨又愧,到临死时才尽情发泄出来,所以很能动人。
     曲本写这种情感,应该容易些,但好的也不多。以我所记得的独《桃花扇》里头,有几段很见力量。那《哭主》一出写左良玉在黄鹤楼开宴,正饮得热闹时,忽然接到崇祯帝殉国的急报,唱道:
     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你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
     宫车出,庙社倾,破碎中原费整。养文臣帷幄无谋,豢武夫疆场不猛。到今日山残水剩,对大江月明浪明,满楼头呼声哭声。这恨怎平,有皇天作证。……
     那《沉江》一出,写清兵破了扬州,史可法从围城里跑出,要到南京,听见福王已经投降,哀痛到极,迸出来几句话:
     抛下俺断蓬船,撇下俺无家犬!呼天叫地千百遍,归无路进又难前!……累死英雄,到此日看江山换主,无可留恋。
     唱完了这一段,就跳下水里死了。跟着有一位志士赶来,已经救他不及,便唱道:
     ……谁知歌罢剩空筵?长江一线,吴头楚尾路三千,尽归别姓,雨翻云变!寒涛东卷,万事付空烟!……
     这几段,我小时候读他,不知淌了几多眼泪。别人我不知道,我自己对于满清的革命思想,最少也有一部分受这类文学的影响。他感人最深处,是一个个字,都带着鲜红的血呕出来。虽然比前头所举那几个例说话多些,但在这种文体不得不然,我们也不觉得他话多。

凡这一类,都是情感突变,一烧烧到“白热变”;便一毫不隐瞒,一毫不修饰,照那情感的原样子,迸裂到字句上。我们既承认情感越发真、越发神圣,讲真,没有真得过这一类了。这类文学,真是和那作者的生命分劈不开。——至少也是当他作出这几句话那一秒钟时候,语句和生命是迸合为一。这种生命是要亲历其境的人自己创造,别人断乎不能替代。如“壮士不还”、“公无渡河”等类,大家都容易看出是作者亲历的情感。即如《桃花扇》这几段,也因为作者孔云亭是一位前明遗老(他里头还有一句说:那晓得我老夫就是戏中之人?),这些沉痛,都是他心坎中原来有的,所以写得能够如此动人。所以这一类我认为情感文中之圣。
     这种表现法,十有九是表悲痛,表别的情感,就不大好用。我勉强找,找得《牡丹亭•惊梦》里头:
     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这两句的确是属于奔迸表情法这一类。他写情感忽然受了刺激,变换一个方向,将那霎时间的新生命迸现出来,真是能手。

我想悲痛以外的情感,并不是不能用这种方式去表现。他的诀窍,只是当情感突变时,捉住他“心奥”的那一点,用强调写到最高度。那么,别的情感,何尝不可以如此呢?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便是一个好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这全是表现情感一种亢进的状态;忽然得着一个“超现世的”新生命。令我们读起来,不知不觉也跟着到他那新生命的领域去了。
这种情感的这种表现法,西洋文学里头恐怕很多,我们中国却太少了。我希望今后的文学家,努力从这方面开拓境界。

[[i] 本帖最后由 莲若 于 2011-12-13 14:12 编辑 [/i]]

2011-12-13 22:12 莲若
以上是 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其中一节 

奔迸的表情法

全部目录
  一、二 导言

  三 奔迸的表情法

  四、五 回荡的表情法

  六 附论新同化之西北民族的表情法

  七、八 蕴藉的表情法

  九 附论女性文学与女性情感

  十 象征派的表情法

  十一 浪漫派的表情法

  十二 写实派的表情法

  十三 文学里头所显的人生观

  十四 表情所用文体的比较

2011-12-13 22:15 莲若
四、回荡的表情法(1)

  这一回讲的,我也起他一个名,叫做“回荡的表情法”;是一种极浓厚的情感蟠结在胸中,像春蚕抽丝一般把他抽出来。这种表情法,看他专从热烈方面尽量发挥,和前一类正相同。所异者,前一类是直线式的表现,这一类是曲线式或多角式的表现。前一类所表的情感,是起在突变时候,性质极为单纯,容不得有别种情感搀杂在里头。这一类所表的情感,是有相当的时间经过,数种情感交错纠结起来,成为网形的性质。人类情感在这种状态之中者最多,所以文学上所表现,亦以这一类为最多。

  这类表情法,在《诗经》中可以举出几个绝好模范: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鸱鸮》)

  三百篇的作者,百分之九十九没有主名,独这一篇因《尚书?金滕》所记,我们确知系出周公手笔,是当管蔡流言王业漂摇的时候,作来感悟成王的。他托为一只鸟的话,说经营这小小的一个巢,怎样的担惊恐,怎样的捱辛苦,现在还是怎样的艰难。没有一句动气话,没有一句灰心话,只有极浓极温的情感,像用深深的刀痕刻镂在字句上。那情感的丰富和醇厚真,可以代表“纯中华民族文学”的美点。他那表情方法,是用螺旋式,一层深过一层。

四、回荡的表情法(1)

  这一回讲的,我也起他一个名,叫做“回荡的表情法”;是一种极浓厚的情感蟠结在胸中,像春蚕抽丝一般把他抽出来。这种表情法,看他专从热烈方面尽量发挥,和前一类正相同。所异者,前一类是直线式的表现,这一类是曲线式或多角式的表现。前一类所表的情感,是起在突变时候,性质极为单纯,容不得有别种情感搀杂在里头。这一类所表的情感,是有相当的时间经过,数种情感交错纠结起来,成为网形的性质。人类情感在这种状态之中者最多,所以文学上所表现,亦以这一类为最多。

  这类表情法,在《诗经》中可以举出几个绝好模范: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鸱鸮》)

  三百篇的作者,百分之九十九没有主名,独这一篇因《尚书?金滕》所记,我们确知系出周公手笔,是当管蔡流言王业漂摇的时候,作来感悟成王的。他托为一只鸟的话,说经营这小小的一个巢,怎样的担惊恐,怎样的捱辛苦,现在还是怎样的艰难。没有一句动气话,没有一句灰心话,只有极浓极温的情感,像用深深的刀痕刻镂在字句上。那情感的丰富和醇厚真,可以代表“纯中华民族文学”的美点。他那表情方法,是用螺旋式,一层深过一层。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离》)

       这首诗依旧说是宗周亡了过后,那些遗民经过故都凭吊感触做出来,大约是对的。他那一种缠绵悱恻回肠荡气的情感,不用我指点,诸君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被他魔住了。他的表情法,是胸中有种种甜酸苦辣写不出来的情绪,索性都不写了,只是咬着牙龈长言永叹一番,便觉得一往情深,活现在字句上。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监,不能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鸨羽》)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诉,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遘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柏舟》)

       那《鸨羽》篇,大抵是当时人民被强迫去当公差,把正当职业都担阁了,弄到父母捱饿。那《柏舟》篇,大约是一位女子受了家庭的压迫,有冤无处诉,都是表一种极不自由的情感。他的表情法,和前头那三首都不同:他们在饮恨的状态底下,情感才发泄到喉咙,又咽回肚子里去了。所以音节很短促,若断若续,若用曼声长谣的方式写这种情感便不对。

       这五篇都是回荡的表情法,却有四种不同的方式。我们可以给他四个记号:

         螺旋式             鸱鸮          ━┓
         堆垒式             小弁 ━━╋━━┓
                 回荡法        ┃曼声┃
         引曼式             黍离  ━┛  ┃促节
         吞咽式             鸨羽、柏舟━━━┛

       《诗经》中这类表情法,真是无体不备。像这样好的还很多,《小雅》什有九皆是。真所谓“温柔敦厚”,放在我们心坎里头是暖的。《诗经》这部书所表示的正是我们民族情感最健全的状态。这一点无论后来那位作家都赶不上。

楚辞的特色,在替我们文学界开创浪漫境界,常常把情感提往“超现实”的方向,这一点下文再说。他的现实方面,还是和三百篇一样路数,缠绵悱恻,怨而不怒,试举数段为例:

       ……入溆浦余儃回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涉江》)

       ……忠何罪以遇罚兮,亦非余心之所志;行不群以颠越兮,又众兆之所咍。
       纷逢尤以离谤兮,謇不可释;情沉抑而不达兮,又蔽而莫之白。
       心郁邑而侂傺兮,又莫察余之中情;固烦言不可结诒兮,愿陈志而无路。
       退静默而莫余知兮,进号呼又莫吾闻;申侂傺之烦惑兮,中闷瞀之忳忳。……(《惜诵》)

       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哀郢》)

       ……忳屯郁邑余侂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离骚》)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人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同上)

       屈原的情感,是烦闷的;却又是浓挚的,孤洁的,坚强的。浓挚、孤洁、坚强三种拼拢一处,已经有点不甚相容,还凑着他那种境遇,所以变成烦闷。《涉江》那段,用象征的方式,烘托出烦闷。《惜诵》那段,写无伦次的烦闷状态,和前文所引的《小弁》,同一途径。《哀郢》那段,把浓挚的情感尽量显出,《离骚》两段专表他的孤洁和坚强。屈原是有洁癖的人,闹到情死;他的情感,全含亢奋性,看不出一点消极的痕迹。

宋玉便不同了。他代表的作品是《九辩》,完全和屈原是两种气味。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戮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泬漻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惨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恍泬漻兮去故而就新。

  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九辩》)

  这篇全是汉晋以后那种叹老嗟卑的颓废情感所从出,比屈原差得远了。但表情的方法,屈、宋都是一样。我譬喻他像一条大蛇,在那里蟠—蟠—蟠;又像一个极深极猛的水源,给大石堵住,在石罅里头到处喷迸。这是他们和三百篇不同处。

2011-12-13 22:16 莲若
楚辞多半是曼声;很少促节,大抵这一体与促节不甚相宜。独有淮南小山《招隐士》是别调,全篇都算得促节。如: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块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罔兮沕,潦兮栗,虎豹穴,丛薄深林兮人上栗。

  但这种促节不全属吞咽一路。像《哀郢》那几句,的确写饮恨的情感,却仍是曼声。

  汉魏六朝五言诗的表情法,都走微婉一路,容下文再说。要看他们热烈的情感,还是从乐府里找。试举几首为例。

  (1)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2)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悲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3)

  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月没参横,北斗阑干,亲交在门,饥不及餐。……

  (4)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储,还视桁上无悬衣。

  拔剑出门去,儿女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馎糜。

  共馎糜,上用仓浪天故,下为黄口小儿。

  今时清廉难犯,教言君自爱莫为非。

  今时清廉难犯,教言君自爱莫为非。

  行吾!去为迟,(注:行吾之“吾”字疑即“乎”字同音通用)

  平慎行,望君归。

  (5)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已往,勿复相思。

  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当知之。

  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飏;东方须臾高知之。(注:“妃呼豨”,感叹辞。)

  这些乐府,不惟不能得作者主名,并不能确指年代,大约是汉以后唐以前几百年间的作品。此外还有许多好的,因为他是另外一种表情法,等到下文别段再讲。读这几首,大略可以看得出当时平民文学的特采,是极真率而又极深刻,后来许多专门作家都赶不上。李太白刻意学这一体,但神味差得远了。

汉代大文学家很少,流传下来最有名的是几篇赋,都不是表情之作。五言诗初发轫,没有壮阔的波澜,摹仿三百篇取蕴藉一路的较多些,很回荡的可以说没有。勉强举一两首,如苏武的: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归来,死当长相思。

枚乘的: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莫复道,努力加餐饭。

       两首皆写男女别时别后的情爱,前一首近于螺旋式,后一首近于吞咽式。当时作品中只能到这种境界而止。往前比,比不上三百篇、楚辞;往后比,比不上唐人;同时的,也比不上平民文学的乐府。

到三国时建安七子,渐渐把五言成立一个规模,内中以曹子建为领袖。子建《赠白马王彪》一首,可算得在五言诗里头别出生面,开后来杜工部一路。这诗很长,录之如下: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
       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
       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
       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冈。
       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
       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
       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反亲疏。
       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
       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
       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
       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
       存者忽已过,亡没身自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
       忧思成疾疹,毋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
       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
       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大抵情感之文。若写的不是那一刹那间的实感,任凭多大作家,也写不好。子建这诗有篇序,说是同白马王、任城王三兄弟入朝。任城王死去,到还国时,“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止宿,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愤而成篇”云云。兄弟的真爱情,从肺腑流出,所以独好。

       此后阮嗣宗几十首的《咏怀》,大部分也是表情感热烈方面的。内中如《二妃游江滨》,《嘉树下成蹊》,《平生少年时》,《湛湛长江水》,《徘徊蓬池上》,《独坐空堂上》,《驾言发魏都》,《一日复一夕》,《嘉时在今辰》等篇,都是回肠荡气的作品。陶渊明虽然是淡远一路(下文别论),但集中《咏荆轲》,《拟古》里头的《荣荣窗下兰》,《辞家夙严驾》,《迢迢百尺楼》,《种桑长江边》,《杂诗》里头的《白日沦西河》,《忆我少年时》等篇,都是表现他的阳性情感,应属于这一类。此外如鲍明远的《行路难》,潘安仁的《悼亡》,都也有好处。

2011-12-13 22:17 莲若
中古以降的诗,用这种表情法用得最好的,我可以举出一个人当代表。什么人?杜工部!后人上杜工部的徽号叫做“诗圣”,别的圣不圣,我不敢说,最少“情圣”两个字,他是当得起。他有他自己独到的一种表情法,前头的人没有这种境界,后头的人逃不出这种境界。他集中的情诗太多了,我只随意举出人人共读的几首为例。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闻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新安吏》)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垂老别》)

       这类是由“同情心”发出来的情感。工部是个多血质的人,他《自京赴奉先咏怀》那首诗里头说:“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又说:“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又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还有一首诗道:“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相亲。”集里头像这样的还多,都是同情心的表现。他的眼睛常常注视到社会最底下那一层;他最了解穷苦人们的心理。所以他的诗因他们触动情感的最多,有时替他们写情感,简直和本人自作一样。《三吏》、《三别》,便是模范的作品。后来白香山的《秦中吟》、《新乐府》,也是这个路数,但主观的讽刺色彩太重,不能如工部之哀沁心脾。

(1)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忘南北。(《哀江头》)

       (2)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哀王孙》)

       (3)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余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更从乱离说。……(《忆昔》)

       这都是他遭值乱离所现的情感。集中这一类,多到了不得,这不过随意摘几首。前两首是遭乱的当时做的,后一首是过后追想的。后人都恭维他的诗是诗史;但我们要知道他的诗史,每一句每一字都有个“杜甫”在里头。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毋使蛟龙得。(《梦李白》)

       这是他梦见他流在夜郎的朋友李白,梦后写的情感。他是个最多情的人,对于好些朋友都有诗表示热爱,这首不过其一。他对于自己身世和家族,自然用情更真切了。试举他几首。

       (1)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咷,幼子饿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自京赴奉先咏怀》)

       (2)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
       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
       山中漏茅屋,谁复依户牖?摧颓苍松根,地冷骨未朽。
       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
       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述怀》)

      (3)
       长鑱长鑱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黄独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
       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
       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邻里为我色惆怅。
       有弟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生别展转不相见,胡尘暗天道路长。
       前飞驾鹅后鹙鸧,得送我置汝旁。
       呜呼!三歌兮歌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
       有妹有妹在钟离,良人早没诸孤痴。长淮浪高蛟龙怒,十年不见来何时。
       扁舟欲往箭满眼,杳杳南国多旌旗。
       呜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为我啼清昼。(《同谷七歌》中三首)

       读这些诗,他那浓挚的爱情,隔着一千多年,还把我们包围不放哩。那《述怀》里头,“反畏消息来”一句,真深刻到十二分;那《七歌》里头“长鑱”一首,意境峭入,这些地方,我们应该看他的特别技能。

       他常常用很直率的语句来表情。举他一个例: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十回。
       即今年才五六十,坐卧只多少行立。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百忧集行》)

       用近体来写这种蟠薄郁积的情感本来极不易,这种门庭,可以说是他一个人开出。我最喜欢他《喜达行在所》三首里头那第三首的头两句。

     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

       仅仅十个字,把那虎口余生过去现在的甜酸苦辣一齐迸出。我真不晓得他有多大笔力。此外好的很多,凭我记忆最熟的背他几首。

      (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3)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4)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5)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渔人网集澄潭下,估客船从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6)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几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他的表情方法,可以说是《鸱鸮》诗或《黍离》诗那一路,不是《小弁》诗那一路,和楚辞更是不同。他向来不肯用语无伦次的表现法。他所表现的情,是越引越深,越拶越紧。我想这或是时代色彩。到中古以后,那“小弁风”的堆垒表情法,怕不好适用,用来也很难动人了。至于那吞咽式,他却常用,《梦李白》那首,便是这一式的代表。但杜诗到底是曼声的比促节的好。

       工部表情的好诗,绝不止前头所举的这几首(无论古近体)。我既不是做古诗的选本,只好从略。还有些属于别种表情法,下文另讲。但我们要知道,这种表情法可以说是杜工部创作,最少亦要说到了他才成功。所以他在我们文学界占的位置,实在不同寻常。同时高、岑、王、李那些大家,都不能和他相提并论。后来这种表情法,虽然好的作品不少,都是受他影响,恕我不征引了。

别的我虽然打定主意不征引。独有元微之悼亡的七律三首,我不能不征引。因为他是这一类的表情法,却是杜工部以外的一种创作。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这三首诗所表的情感之浓挚,古人后人都有的。但他用白话体来做律诗,在极局促的格律底下,赤裸裸把一团真情捧出,恐怕连杜老也要让他出一头地哩。

2011-12-13 22:19 莲若




      回荡的表情法,用来填词,当然是最相宜。但向来词学批评家,还是推尊蕴藉,对于热烈盘礴这一派,总认为别调。我对于这两派,也不能偏有抑扬(其实亦不能严格的分别)。但把回肠荡气的名作,背几阕来当代表。

      初期的大词家当然推李后主。他是一位“文学的亡国之君”,有极悲痛的情感,却不敢公然暴露,自然要用一种蟠郁顿挫的方式表他,所以最好。他代表的作品是:

      (1)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2)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

      这两首词音节上虽然仍带含蓄,也算得把满腔愁怨尽情发泄了。所以宋太祖看见,竟自赐他牵机药,要他的命。


宋徽宗的身世,和李后主一样,他有一首《燕山亭》,写得亦是这一类情感;但用的是吞咽式,觉得分外凄切。今录他下半阕: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词中用回荡的表情法用得最好的,当然要推辛稼轩。稼轩的性格和履历,前头已经说过。他是个爱国军人,满腔义愤,都拿词来发泄。所以那一种元气淋漓,前前后后的词家都赶不上。他最有名的几首是:

      (1)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

      (2)
      野塘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念奴娇》)

(3)
      绿树听啼鴂。更那堪杜鹃声住,鹧鸪声切。啼到春归无啼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来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伴我,醉明月。(《贺新郎》)

      凡文学家多半寄物托兴,我们读好的作品原不必逐首逐句比附他的身世和事实。但稼轩这几首有点不同,他与时事有关,是很看得出来。大概都是恢复中原的希望已经断绝,发出来的感慨。《摸鱼儿》里头“长门”、“蛾眉”等句,的确是对于宋高宗不肯奉迎二帝下诛心之论。所以《鹤林玉露》批评他,说“斜杨烟柳”之句在汉唐时定当贾祸。又说:高宗看见这词,很不高兴。但终不肯加罪,可谓盛德。诗人最喜欢讲怨而不怒,像稼轩这词算是怨而怒了。《念奴娇》那首,题目是《书东流村壁》,正是徽、钦北行经过的地方,所以把他的“旧恨新恨”一齐招惹出来。《贺新郎》那首,是和他兄弟话别之作,自然把他胸中垒块尽情倾吐。所以这三首都是有“本事”藏在里头,不能把他当一般伤春伤别之作。

      前两首都是千回百折,一层深似一层,属于我所说的螺旋式。后一首却是堆垒式,你看他一起手硬绷绷的举了三个鸟名,中间错错落落引了许多离别的故事,全是语无伦次的样子,却是在极倔强里头,显出极妩媚。三百篇、楚辞以后,敢用此法的,我就只见这一首。

极倔强里头,显出极妩媚
  这一派的词,除稼轩外,还有苏东坡、姜白石都是大家。苏辛同派,向来词家都已公认。我觉得白石也是这一路,他的好处,不在微词而在壮采。但苏、姜所处的地位与辛不同,辛词自然格外真切,所以我拿他来做这一派的代表。

      稼轩的词风,不甚宜于吞咽式;但里头也有好的。如: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点点飞红,都无人管,倩谁劝流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祝英台近》)

      这首很有点写出幽咽的情绪了,但仍是曼声,不是促节。促节的圣手要推周清真,其次便数柳耆卿。各录他的代表作品一首。

(1)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剪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兰陵王》,清真)

      (2)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正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总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雨霖铃》,耆卿)

      这两首算得促节的模范。读起来一个个字都是往嗓子里咽。当时有人拿耆卿的“晓风残月”和东坡的“大江东去”比较,估算两家品格的高下,其实不对。我们应该问那一种情感该用那一种方式。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